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绝经与心血管疾病症状
早期症状: 典型的潮热症状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特征性症状
晚期症状: 律不齐的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改变,在补充雌激素后心律恢复正常,说明与激素减少有关
相关症状: 血压高 潮红潮热
一、症状
1.临床特点
目前对CHD临床特征的分析大多以男性为研究对象,对女性的评价报道较少,女性CHD患者多发生于绝经后,围绝经期心绞痛症状不典型,以自发性心绞痛为多,主要与冠状动脉受雌激素的保护性作用削弱而痉挛有关,固定性狭窄病变较少且轻,但随年龄增加固定性狭窄病例逐渐增多。据报道,临床诊断为心绞痛的妇女,冠脉造影几乎50%正常,而男性仅17%正常,国内对72例临床疑为CHD的年龄(54.6±6.5)岁,女性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 32例(44.4%),X综合征9例(12.5%);23例(71.9%)为单支血管病变,7例(21.9%)为两支血管病变;24例(75.0%)有左前降支病变,病变程度和范围较国内男性轻。32例CHD中,只有9例(28.1%)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北京地区对161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男女分年龄段比较分析显示,429例女性AMI中绝经前占0.9%,围绝经期7.5%,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绝经后期为36.1%,接近同龄男性,老年期55.5%,明显高于老年男性。梗死部位绝经期及以前多发生于前、侧壁范围,多为无Q波心梗,绝经期后Q波心梗高于男性。围绝经期及老年期女性发生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心电图的表现,女性ST-T改变比男性多,但意义比男性低。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假阳性,女性可达38%~67%,男性为7%~44%,假阴性女性为12%~22%,男性为12%~40%。
针对女性CHD的治疗研究报道较少,但一般认为女性用硝酸酯类、钙拮抗药、镇静药、利尿药和其他降压药比男性多,而疗效比男性差。女性用阿司匹林作原发预防,有人认为反而有害,可能是使保护血管内皮物质受到损害之故。ISIS 2研究证实小剂量阿司匹林对AMI的保护作用,男女之间是相同的。女性AMI患者,由于大多年龄较大,入院时间迟,合并症较多,因此得到溶栓的机会明显低于男性,溶栓的疗效在男女之间是相似的,但溶栓后的并发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于男性。亦有研究提出,女性是溶栓后颅内出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溶栓治疗仍然是治疗妇女CHD和降低病死率的方法。由于女性冠脉较细,内腔较窄,年龄较大,合并症多等因素,经皮冠脉成形术和冠脉搭桥术,女性疗效不如男性,并发症和病死率比男性高,但若手术成功,长期预后则两性相似。
2.高血压的特点
绝经后高血压是指妇女生理性绝经以后出现的血压升高。绝经前妇女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但在绝经后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妇女血压尤其是收缩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的增高,而收缩期高血压是心脏和阻力动脉血管直接的负担,收缩压增高是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绝经后妇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较绝经前妇女增加。我国1988~1992年60岁以上老年人死因的调查发现,脑血管疾病占首位,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男性脑血管疾病死亡中有高血压者占52.7%,女性中占54.3%。在老年妇女高血压中绝经后高血压占50%以上。
绝经后妇女的高血压发生率较条件相匹配的同龄男性增高,其原因之一可能与雌激素的减少有关。绝经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复杂的,包括血流动力学、代谢、交感神经活性、血管壁、性激素等方面的改变。
与年龄相匹配的血压水平相似的男性比较,女性绝经前高血压具有静息心率较快、左室射血时间、心排血指数及脉压增加及总外周血管阻力较低、总血流量较低的特点。而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特点为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浆流量低或正常以及倾向于低肾素型。
有研究发现,在月经紊乱期的妇女,睾酮水平增加与收缩压的升高呈正相关,同时与基础代谢也有关系。最明显的是当睾酮≥1.4nmol/L时,收缩压有较明显的升高;当睾酮水平大于正常值10倍,收缩压必定上升(>125mmHg),因此认为睾酮可作为一种筛选工具,来预测月经功能紊乱的妇女是否会发展成为高血压患者,并决定这些患者是否需要监测血压和早期治疗。
二、诊断
典型的潮热症状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特征性症状,是诊断绝经的重要根据。绝经后出现的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如心律不齐的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改变,在补充雌激素后心律恢复正常,说明与激素减少有关。还可依据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