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问大夫!
当前位置 : 问大夫>查疾病>心血管内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隐匿性房室附加束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环形运动心动过速(WPW-CMT)

极速咨询 (智能分诊三甲公立医生)

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检查

  主要依靠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

  1.心电图检查

  (1)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①典型心电图特点:

  A.心率为150~240次/min:大多≥200次/min,突发突止。

  B. P′波:起始的房性P′波与心动过速期间的P′波形态不同。也肯定不同于窦性P波。心动过速时心房与心室不可能同时激动,逆行P′波发生在心室激动完成之后,故P′波总在QRS波之后出现(R后P-),R-P-间期≥70ms。R-P-间期/P--R间期<1,P′波在Ⅱ、Ⅲ、aVF导联上倒置。

  C.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自发或电刺激可诱发及终止发作。

  D.38%患者可出现QRS波电交替现象。

  E.诱发心动过速发作起始的心搏(房性期前收缩),其P′-R间期无突然延长现象,表明AVRT无需房室结双通道的参与。

  F.兴奋迷走神经(如使用颈动脉按压术)可终止心动过速。

  G.心动过速发作起始时易出现功能性束支阻滞。如束支阻滞发生在旁路同侧,则R-R间期延长30ms以上;如束支阻滞发生在旁路对侧,则R-R间期不变。

  H.在同次发作中可出现正常QRS波形,也可出现束支阻滞的QRS波形。比较两者的心率,束支阻滞时较慢,室房传导比正常时延长≥30ms。

  I.心房、心室、房室传导系统及旁路是构成折返环的必需部分:因此,心动过速发作时始终保持1∶1房室关系。如出现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当有漏搏时即可肯定应排除AVRT。

  J.显性预激旁路所致前传型AVRT者:当心动过速发作时δ波消失,不发作时呈现典型预激综合征,P-R间期短、宽QRS波形,有δ波。

  ②对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

  A.频率:在PSVT中AVRT的频率最快,可达250~300次/min,常在200次/min左右。可呈偶发或反复发作,也可呈持续性发作。

  B.P波:其电轴取决于房室旁路束在心房的部位。额面电轴:多数为从下而上,故P-Ⅱ、P-Ⅲ、P-aVF置,少数为中间型,P-Ⅱ直立或双向、P-Ⅲ双向或倒置。横面电轴:从右向左者,表现为P-V1倒置、P-V5直立,提示右侧旁路;从左向右者,表现为P-V1直立、P-V5倒置,提示为左后侧旁路。一般多见P-Ⅱ、P-Ⅲ、P-aVF、P-V5倒置。心动过速时如PⅠ倒置,提示房室旁路位于左侧房室之间。

  C. P′波出现在QRS波之后: 90%的前传型AVRT患者P′波起源于QRS波后70~100ms处,R-P-间期≥70 ms。约5%OAVRT患者的P′波起源于R-R间期的后半部分。

  D.由于房性期前收缩激动是从正常房室结下传的:所以发作起始的第一个心搏P′-R间期正常。

  E.QRS波电压交替(≥1mm): 约38%的OAVRT患者心电图QRS波呈电交替现象,以Ⅱ、Ⅲ、aVF及V1~V4导联较明显。约23%的QRS波电交替与心室率有关,频率快,易发生电交替。有人认为,QRS波电交替是OAVRT的特征性表现,诊断特异性为96%,预测准确度为92%。

  F.心动过速发生功能性束支阻滞时:心动过速周长延长,R-P间期延长。提示有房室旁路束作为折返之逆向支,且位于阻滞束支同侧。由于OAVRT的频率常快于其他类型,并且起始心搏是经正常房室通路前向传导,当联律间期短又处于束支功能不应期时,束支阻滞极易形成。一旦起始心搏在1个束支被阻滞,则心动过速期间逆向反复性隐匿性传导就形成了持续功能性束支阻滞。而慢-快型AVNRT时其起始性房性期前收缩激动前向传导是通过房室结的慢径,这就使房室联律间期长于束支的不应期,故AVNRT时功能性束支阻滞不易形成。

  ③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殊类型:

施冰等(1997)报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证实的800例AVRT患者,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所见的特殊类型,如下所述:

  A.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DAVNP)有以下三种现象:

  a.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经房室结慢径路前向传导。

  b.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分别经房室结的快径(FP)及慢径(SP)交替下传心室。

  c.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前传经慢径、逆传分别经两条旁路。

  B.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FBBB):功能性束支阻滞是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特点,约占21.4%。功能性束支阻滞一般在AVRT持续后自行消失。功能性束支阻滞多数为连续短阵,呈2∶1较少见。

  a.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功能性2∶1右束支传导阻滞。

  b.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左束支传导阻滞(FLBBB)。

  C.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其他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存,同一患者在受检时可诱发两种不同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即多部位、多径路折返。

  a.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存。

  b.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存。

  D.旁路的裂隙传导:较少见。它的形成必须具备3个条件:a.在前向传导径路中有两个不应期不一致的水平面;b.旁路不应期长于心房肌有效不应期;c.当心房肌处于相对不应期,程控刺激时S2R延长,激动到达旁路近侧端时,旁路脱离不应期而能应激下传激动。此时应与经房内折返的激动下传心室的伪裂隙现象鉴别。

  E.多房室旁路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从食管心电图观察多旁路参与的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规律不同。施冰等认为有以下区别:多旁路参与的OAVRT表现为,R-R间期不一致,P-EP-V1时距不一致,RP-间期不一致,常有RP-间期长、P-R间期短,RP′间期短、P--R间期长的规律。而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OAVRT的表现为,RP-间期恒定,P-R间期有长、短周期,两者差值≥50ms,R-R间期有长短周期交替或间歇发生。这两点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2)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①典型心电图特点:

  A.心率为150~250次/min,多为200次/分左右。绝对整齐。

  B.逆行P′波出现在QRS波后,位于R-R间期的前半部分。但实际上因QRS波宽大畸形,常很难看到或不易辨认逆行P′波。若能发现P′波,则P′波与心室QRS波为1∶1比例(此有助于其同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P′波在Ⅱ、Ⅲ、aVF导联上倒置,R-P-/P--R>1。

  C.QRS波宽大畸形:呈完全性预激图形,时间>0.12s,多为0.14s左右。呈宽QRS波心动过速。

  D.适时的电刺激可诱发及终止发作。

  E.使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如颈动脉按压可终止心动过速。

  (3)多条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①窦性心律时心房激动经不同旁路下传心室引起电轴改变,图形各异。

  ②多条房室旁路的病例:发作前传与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交替出现时,因折返途径变动,心动周期呈现不一致性。

  2.电生理检查的特点

  (1)前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特点:

  ①诱发OAVRT的房性期前刺激无SR的跳跃式延长(合并房室结双径路者例外),只要SR临界延长使冲动到达旁路的心室端时适逢后者已脱离了逆传有效不应期,便可形成折返。

  ②阵发性OAVRT发作频率快:

ST-T或T波上可见明显逆行P′波,R-P-< P--R,说明室房传导比房室传导要快,在食管导联R-P-间期≥70ms。

  ③各个导联上P′波的极性:

可反映旁路附着心房的位置,如左侧游离壁的旁路在Ⅰ、aVL导联上有P′波,隔旁、后壁间隔旁路在Ⅱ、Ⅲ、aVF导联出现P′波。

  ④阵发OAVRT患者常伴有旁路同侧束支功能性阻滞:

这是由于室房传导快、折返周期短于同侧束支的有效不应期,故逆传至心房的冲动必须绕道至对侧束支下传,才能到达旁路的心室端,致使折返环路延长、折返时间增加、心率减慢、R-P-间期延长。旁路同侧的束支传导阻滞时,V-A间期较无阻滞时延长25ms以上。

  ⑤房性期前收缩刺激下传可终止OAVRT:

因为心房是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故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刺激可阻断折返。

  ⑥心动过速发作时:

常伴有QRS波电交替和(或)心动周期长短交替,这种窄QRS心动过速伴QRS电交替对判断OAVRT具有高度特异性(96%)。

  ⑦偏心性逆向心房激动顺序:

最早的心房除极是发生在旁路附近的心房。偏心性逆向心房激动顺序,最早为旁路邻近的右心耳记录到心房激动A波,其次是希氏束上记录到A波,最后为冠状窦口记录到A波。室房逆传时,心房激动呈偏心性。若冠状窦远端电极记录的心房激动最靠前,则旁路在左侧;若高位右心房电极记录的心房激动最靠前,则旁路在右游离壁。间隔旁路时室房逆传心房激动顺序正常,即希氏束电极导联心房波最靠前。

  (3)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特点:

  ①心室激动呈偏心性:

QRS波形态与心房起搏导致最大程度的预激时的QRS形态相同。

  ②心房和心室波呈1∶

1传导。

  ③心室期前刺激不能激动希氏束或心房时可终止心动过速。

  ④心室起搏和心动过速时心房激动顺序相同。

  ⑤一般单旁路与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之间的临界距离在4cm以上时:

才易形成逆传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⑥逆向激动心房顺序:

激动从房室结逆传对称地传导至右和左心房。

  ⑦典型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希氏束总是先除极,然后继续逆传激动心房。故H波总是在A波之前。

  ⑧心动过速可被一个适当的期前电刺激诱发:

也可被一个期前电刺激所终止。

  ⑨与OAVRT一样:

AAVRT通常也可因房室传导阻滞而被终止。

  ⑩AAVRT的电生理基础是旁路的顺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传导系统的逆传有效不应期都比较短,加上适时的期前收缩在房室系统延迟传导造成AAVRT的发生。

  (4)多条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特点:

  ①旁路与旁路之间的折返:

首先要检查出复合旁路的存在,经右心房程控扫描和希氏束调搏除外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和Mahaim型预激的结室传导。其次可进行不同频率、部位的刺激,以明确旁路的部位与不应期,为多条房室旁路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②Kent束与Mahaim束之间的折返:

如Kent束做顺向房室传导,Mahaim束做逆向室房传导时,希氏束电图可描记到Ae-Ve-Ae-Ve的激动顺序,VA间无H波,此因激动沿Mahaim束逆向传导时,心室激动波V可以绕过希氏束返回心房。行希氏束起搏时出现δ波,可证明Mahaim束的存在。房室结与心室肌之间的Mahaim束做结室折返时,希氏束电图只能描记到Ve-Ve-Ve,无He,但A波与Ve呈分离现象。

  ③Mahaim束的结束或结室旁路与房束旁路间的折返:

Mahaim束的结束或结室束的房室传导通过房室结,程序调搏时AH逐渐延长;房束旁路本身可能具有递增性能。心房下部刺激使完全预激,可见右束支电位先于HB出现。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