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一)治疗
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查出胰岛素瘤应作手术切除。术前可用氢化可的或泼尼松(强的松),苯噻嗪类升糖药物如二氮嗪(diazoxide)或三氯噻嗪(trichlormethiazide)。恶性胰腺瘤可用链脲佐霉素(streptozotocin)破坏胰岛β细胞,缓解低血糖发作,用法为20~30mg/kg体重,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8~10次,总剂量8~9g。另一方法是将链脲佐霉素直接注入腹腔,15~40mg/kg体重,2天1次,5~10次为1疗程,给药时应注意肝、肾、胃肠道损害,副作用为恶心、呕吐,约占94%,肾毒性65%,肝毒性67%,血液学毒性20%。
对于胰腺增生病例,应切除胰腺腺体及胰尾,胰岛素增生病例,术后并发症有胰瘘,其次为假性胰腺囊肿,糖尿病,急性胰腺炎等。胰外肿瘤引起的低血糖,一般认为系异位胰岛素分泌所致。1989年David等报告纤维肉瘤可分泌一种IGF-Ⅱ(plasma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可持续性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而引起低血糖,治疗应为切除胰外肿瘤。二苯酰胺(DPH)能抑制胰岛素分泌,但可引起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可加重糖尿病,而对胰岛素瘤或反应性低血糖有益。功能性低血糖给糖后吸收效快。口服降糖药对一些轻症糖尿病性低血糖,能使胰岛素分泌的增减过程与血糖水平的升降过程相对应。医源性低血糖应以预防为主,减少降糖药物及其他药物的不恰当应用,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应减少格列本脲(优降糖)的应用,避免发生低血糖症。酮症性低血糖应避免多食脂类食物,而给予高蛋白及高糖饮食。亮氨酸敏感性低血糖应予以含最少量亮氨酸的低蛋白饮食及碳水化合物饮食,可同时应用肾上腺素,胰高糖素及小剂量ACTH制剂等。遗传性果糖不耐受低血糖应避免进食含果糖多的食物。肝源性低血糖应以保肝治疗为主,应用高糖及高蛋白饮食。内分泌疾病性低血糖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减少低血糖发作。
低血糖发作时,轻型病人快速口服含糖饮食即可缓解,较重病人不能口服者应快速静注50%葡萄糖液40~60ml,以后增加含糖饮食。
低血糖昏迷者,可静注50%葡萄糖液60~100ml,然后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1000ml,使血糖维持在150~300mg/dl即8.4~16.8mmol/L;可给胰高糖素1mg或2mg,每2小时1次,肌内注射或静注;泼尼松(强的松)30mg,每6小时1次,使血糖升高稳定;每天补充300g碳水化合物饮食,直至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
对功能性低血糖者应当进行精神安慰,体力锻炼,予以小剂量安定剂,抗胆碱能药物如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阿托品等,以缓解肠道对食物的吸收速率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1.治愈 就低血糖而论均可治愈,血糖可回升至正常水平。低血糖脑病为低血糖后遗症,无法治愈。胰岛素瘤手术后可达治愈目的,胰腺增生型低血糖患者,术后部分治愈,部分发生糖尿病。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
2.好转 多数低血糖患者虽经治疗,仍然有低血糖发作,成为复发型。
3.无效 某些恶性肿瘤性低血糖症患者经常发作,甚至昏迷不醒,预后不佳。
(二)预后
与病因有关,功能性低血糖,胰岛β细胞瘤,药物引起的低血糖,早期糖尿病低血糖的预后一般良好,先天性酶缺陷与恶性肿瘤低血糖的预后较差。
术后并发症以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预后最差,可致死亡。肿瘤切除后尚有复发可能,应随访观察。低血糖患者多次复发后可致低血糖性脑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而终身致残,甚至死亡。因此,低血糖患者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力争治愈,诊断不及时,延误治疗,可造成致残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