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窦房传导阻滞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40%,因心肌缺血导致窦房结周围器质性损害。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其窦房阻滞发生率为3.5%,比窦性心动过缓要少得多,其发病原因可以是继发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另外窦房结缺血或梗死亦常见。此外,也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炎症或缺血所致的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等。
2.高血钾、高碳酸血症、白喉、流感等。
3.窦房结周区的退行性硬化、纤维化、脂肪化或淀粉样变。
4.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维拉帕米、丙吡胺、胺碘酮、β受体阻滞药等)中毒以及大剂量使用普罗帕酮亦可引起,但多为暂时性的。
5.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的健康人 可用阿托品试验证实。
6.少数原因不明,个别可为家族性。
7.少见于静脉推注硫酸镁所致(不能排除因注射速度过快所致),低血钾(<2.6mmol/L=时也可发生。
8.少数可同时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呈进行性加重,称双结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由于窦房结发出的激动电位很小,在体表心电图上描记不出,只有用窦房结电图才能记录到,窦房结发出的激动要通过窦房交接区至周围心房肌,使心房肌除极产生心房波,即窦性P波,以此来间接测出窦房结的活动。窦房阻滞与窦性停搏不同,窦房结仍按时、有规律地发出激动,但激动从窦房交接区向外传至心房肌时,发生传导延缓或不能传出,为传出性阻滞。前者表现一度及二度Ⅰ型窦房阻滞,后者表现为二度Ⅱ型窦房阻滞或三度窦房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