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骨科 中医科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一般治疗
一、治疗
肩关节新鲜脱位几乎都可用手法复位,极少数合并有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需探查处理者及陈旧性、习惯性者才需要手术处理。
1.手法复位 复位方法很多,应根据个人习惯及病情而定,介绍几种如下:
(1)牵引推拿法:患者仰卧,一助手用布带经患侧腋部向健侧外上方牵引(或一助手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另一助手经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牵拉),另一助手双手握患肢腕部,顺患肢体位方向牵拉,并徐缓做患肢内、外旋活动,逐渐内收患肢,肱骨头一般可自动复位。对不能自动复位的病例,术者用一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关节盂内推动,即可还纳。
(2)手牵足蹬法(Hippocratic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将足跟部置于患侧腋窝,双手握患肢牵拉,以足跟部顶住腋窝作对抗牵引,并以足向外推挤肱骨上端。左肩部脱位时术者用左足,右肩脱位时用右足。用力持续牵引患肢,并逐渐内收、内旋、外旋患肢,即可复位。应用此法应注意:肩部肌肉发达或肌肉痉挛可造成复位困难,足跟应顶在胸壁与肱骨头间,而不应直接蹬踏胸壁,此法应用不当可造成肋骨骨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
(3)旋转复位法(Kocher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把住患肢腕部,一手把住肘部,屈肘90°,沿肱骨长轴作持续牵引,先将上臂外展、外旋,然后将上臂内旋,将患侧手掌搭于对侧肩部即可复位。此法使用不当,有引起肱骨骨折者。肌肉发达者及老年骨质疏松者不宜应用。
2.复位后处理 脱位整复后,肩部饱满,方肩变为圆肩,与对侧外观相似;腋窝、锁骨下或喙突下扪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患肢手掌放于对侧肩前部时,患肘内侧与胸壁可以接触(Dugas征阴性)。X线检查与复位前对照,证明肩关节已复位。
(1)固定: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横行,上臂自然下垂依附于胸壁,用纱布棉垫或纸垫放置于腋下和肘部内侧,隔开胸壁与上臂内侧皮肤,防止长期接触发生糜烂。用绷带将上臂与胸壁固定,然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前臂。
(2)功能锻炼:固定期间鼓励患者进行腕和手部关节活动,肩部肌肉原位 舒缩锻炼。必须防止上臂外旋,以便有利于关节囊破口的愈合。1周后除去绷带,保留悬吊之三角巾,开始练习肩关节伸屈活动,仍不可进行外旋、外展活动。循序渐进活动2周后,可去除三角巾,进行肩关节自主活动,辅以理疗、按摩。禁用一切被动强制活动。一般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可恢复正常。
3.切开复位
(1)手术指征:对新鲜性肩关节前脱位很少采用切开整复的方法,除非有以下情况方考虑手术:
①肩关节前脱位合并神经、血管压迫症状者,应立即切开复位,缓解压迫,修复神经、血管损伤。
②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二头肌长腱向后滑脱,阻碍肱骨头回纳,经手法复位失败者。
③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块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经手法复位失败者。
④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经手法复位失败者。
(2)手术步骤患者仰卧,患肩后垫以薄枕,全麻下进行手术。于肩前内侧做拐棍样切口,将皮瓣向外反转,显露三角肌与胸大肌沟处头静脉及三角肌的起点。在沟稍外处分离三角肌前缘的肌纤维,保留少部分肌纤维,与头静脉一并向内侧拉开。在锁骨及肩峰下 1~2cm 平面处向外横行切断三角肌,至肩峰为止,将其向外侧反转,即可暴露出关节的前部。在喙突下切断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短头的肌腱,即可探查其深部的腋动脉及神经。外展、内旋肱骨头,显露三角肌与关节盂间的空隙,即原来肱骨头所在的部位,将肱骨头复位。将肱二头肌长头键复位,清除大结节骨折断端血肿及肉芽组织,勿损伤肩袖,将撕脱骨折块复位,用螺丝钉固定。最后依次缝合其肌肉、筋膜和皮肤。术后肩关节固定的位置和术后处理与手法整复者相同。 3周后除去绷带,更换三角巾悬吊,逐步练习主动活动,4周后去掉三角巾,增加活动范围,辅以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恢复。一般需要1/2~1年的时间关节功能才能基本恢复。
二、预后
单纯性者预后良好,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者,需视骨折具体情况及全身状态而定,一般亦多较满意,罕有再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