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公立医生在线解答,1-3分钟回复
阿米巴痢疾症状
早期症状: 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10~15次之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大便带血和黏液,多呈暗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病情较者可为血便
晚期症状: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在间歇期间,可以健康如常。复发每日腹泻3~5次,大便呈黄糊状。患者常伴有脐周或下腹部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
相关症状: 里急后重 肚子疼 腹胀
一、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4天,长达1年以上。起病突然或隐匿,可有以下临床类型。
1.无症状型(原虫携带状态)
大多数粪便内能找到阿米巴原虫而无症状,包囊仅在常规粪检中发现,并在整个感染期间排出,作为共居者存在,不侵袭组织,这类患者约90%为迪斯帕内阿米巴感染。但也有极少数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而症状不明显,多年保持亚临床状态如腹部不适、气胀、便秘等。
2.普通型
起病一般缓慢,有腹部不适,大便稀薄,有时腹泻,每天数次,有时亦可便秘。腹泻时大便略有脓血,呈痢疾样。如病变发展,痢疾样大便可增至10~15次/d或以上,伴有里急后重,腹痛加剧和腹胀。回盲部、横结肠及直肠部均可有压痛。全身症状较轻微,常有低热或不发热。上述症状一般持续数天至数星期,可自行缓解,如未接受治疗则易于复发。粪检可有少量或多量滋养体,大便有腐败腥臭。
3.暴发型
此型少见,多发生于体弱和营养不良者。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显著,重病容,有高热及极度衰竭。大便迅速增至15次/d以上,含明显脓血与大量滋养体,甚至肛门失禁,呈水样或血水样,有奇臭,伴呕吐、剧烈腹痛、里急后重及腹部明显压痛。患者有不同程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有时可出现休克,易并发肠出血与肠穿孔。如不积极抢救,可于1~2周内因毒血症或并发症而死亡。
4.慢性型
常为普通型未经彻底治疗的延续,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腹泻反复发作,或与便秘交替出现。一般腹泻每天不超过3~5次,大便呈黄糊状,带少量黏液及血液,有腐臭,常伴有脐周或下腹部疼痛。症状可持续存在,或有间歇。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星期或数月。间歇期间可无任何症状,常因疲劳、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及情绪变化等为复发的诱因。久病者常伴有贫血、乏力、消瘦、肝大及神经衰弱等。易并发阑尾炎及肝脓肿。大便检查可找到滋养体或包囊。
二、诊断
典型阿米巴痢疾诊断不难,确诊有赖于粪便中找到病原体。不典型病例往往需借助结肠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等措施。
1.临床症状
一般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痢疾样腹泻次数较少,有果酱样大便,容易反复发作。由于其症状轻重不一,且缺少特征性,故对慢性腹泻或有含糊不清的肠道疾病者,应考虑有本病可能。
2.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发现病原体后尚须鉴别非致病性阿米巴原虫。目前血清学检查发展很快,是诊断阿米巴病的关键性实验,大约有90%的患者血清,可通过ELISA、间接血凝及间接免疫荧光等检测不同滴度的抗体。PCR诊断为十分、敏感及特异的方法。WHO专门委员会建议,镜下检获含四核的包囊,应鉴定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或迪斯帕内阿米巴;粪中检测含红细胞的滋养体,应高度怀疑为溶组织内阿米巴;血清学检查高滴度阳性,应高度怀疑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阿米巴病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
3.结肠镜检查
对那些显微镜检查、血清学及PCR检查均未获阳性结果,而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可行结肠镜检查或纤维肠镜检查。约2/3有症状病例中,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溃疡,表面覆有黄色脓液,边缘略突出,稍充血,溃疡与溃疡之间的黏膜正常。从溃疡面刮取材料作镜检,发现滋养体机会较多。
4.X线钡剂灌肠检查
病变部有充盈缺损、痉挛及壅塞现象。此种发现虽无特异性,但有助于阿米巴瘤与肠癌的鉴别。
5.诊断性治疗
如临床上有高度怀疑而各种检查又不能确诊时,可选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如确切,诊断亦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