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我院核医学科建立于1957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核医学科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医、教、研三方面均已具备相当规模,在全国核医学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发表文章80余篇,专著5部,获科研成果10余项。设备有进口ECT、时间分辨免疫分析仪、新型免疫分析检测仪等。目前我科已成为一个既可进行疾病诊断,又可进行治疗的临床学科,有多项技术属国内、省内领先水平。

  目前我科通过ECT设备可进行心血管系统、骨骼、肿瘤、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尤其在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对骨转移癌的诊断可比CT提前3至6个月。

  开展的治疗项目有:125碘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性肿瘤、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89锶(89Sr)治疗骨转移癌;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云克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骨转移癌;核素敷贴治疗毛细血管瘤;32P地塞米松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等。

  在临床工作中,科室全体人员视病人为亲人,以极大的热情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病人服务,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以高质量的诊断和治疗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在患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室人员组成:正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5人。核医学科主任刘保平教授。

目前科室开展的诊疗代表项目有:

  o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

  o 89锶(89Sr)治疗骨转移癌;

  o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o 153Sm-EDTMP与云克联合治疗骨转移癌;

  o 125碘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性肿瘤;

  o 核素敷贴治疗毛细血管瘤;

  o SPECT早期诊断骨骼疾病(如肿瘤骨转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o SPECT诊断冠心病(如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肌炎等)

  o 免疫分析检测血液微量激素含量(如各种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垂体激素等)

  全科人员积极投入实验研究和临床总结在《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国外医学》、《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原《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仪器设备情况

  o 西门子Biograph TruePoint64 (52环)型PET/CT 1 台 (2010年10月投入使用)

  o 住友医用回旋加速器 HM-20 1 台 (2010年10月投入使用)

  o GE公司HAWKEYE MILLENNIUM VG5 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 1台

  o 西门子Symbia T16 SPECT•CT 1台

  o 运动踏车1台

  o 活度计1台

  o 甲功仪1台

  o γ放射免疫计数器 3台(50管,100管,500管各一台)

  o 液体闪烁计数器 1台

  o UniCel DxI 800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 台

  o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台

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o 99mTc-HL91乏氧显像用于肿瘤及冠心病临床应用研究

  o 99mTc-MIBI诊断乳腺癌及其多耐药基因的表达

  o 99mTc-MIBI心肌和脑显像诊断研究

  o 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进行肿瘤阳性定位显像的研究

  核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为了使广大群众对核医学有较多了解,特做如下专题介绍:

核医学特色诊疗项目介绍:

1、核医学现状与进展

  核医学是一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年轻学科,虽然核医学的诞生仅百年历史,但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使得核医学专业得以快速的发展,核医学显像已经进入分子显像的阶段,应用核医学示踪技术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阐明病变组织受体密度与国内的变化、基因的异常表达、生化代谢变化及细胞信息传导等,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信息甚至分子水平的治疗手段。

(1)显像仪器

  我国已拥有SPECT400多台,不仅计算机的性能和软件有了明显改善,而且从过去的单探头发展成为双探头和三探头SPECT,,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仪器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图像的质量,也提高了显像的效率;配备有符合线路或高能准直器的双探头SPECT还可进行正电子显像,弥补没有PET不能作正电子代谢显像的不足。PET在国内也已超过50台,其中PET/CT占一半以上,并以每年10余台的速度迅速增加。新型的集PET与CT于一体的PET/CT为代表的多功能成像仪一次显像不仅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的解剖学结构的细微改变,同时还能观察该部位的代谢或血流变化,从而帮助判断病变性质。不仅如此,用于实验研究的微型PET(micro-PET,又称动物PET)或微型PET/CT也相继在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得到应用,必将为分子影像的临床前期研究和新药的开发提供有效的工作。

(2)治疗核医学的发展

  随着新的治疗药物的研制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建立,核素治疗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核医学治疗在整个核医学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在某些疾病,核素治疗方法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如甲状腺高能亢进症的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残留与转移灶的治疗等。目前,应用核素治疗的疾病已达数十种之多,我国每年约有20多万人接受核素治疗。

2、碘131治疗甲亢

  用碘131治疗甲亢已有60多年历史,国内外大量临床应用证明碘131治疗甲亢具有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和费用较低等优点,是放射性核素治疗学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1)碘131治疗甲亢的适应证

  ①Grave’s病患者;

  ②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或甲状腺肿大明显的青少年及儿童患者;

  ③Grave’s病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④Grave’s病伴房颤的患者;

  ⑤Grave’s病合并桥本病、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甲状腺摄碘率增高的患者。

(2)碘131治疗甲亢的禁忌证

  ①妊娠和哺乳患者;

  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碘131治疗甲亢须澄清问题

  (1)对年龄较小患者治疗安全的问题,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碘131治疗青少年和儿童甲亢是安全有效地,未发现致癌作用和导致生育异常。多数学者认为,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毒副作用明显、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或甲状腺肿大明显的青少年及儿童患者,可采用碘131治疗。

  (2)有报道认为甲状腺明显肿大的患者,用碘131治疗可能加重压迫症状,对气管的压迫可造成呼吸困难。但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说明,用碘131治疗巨大甲状腺肿(伴有或不伴有甲亢)未见由于甲状腺肿大而导致压迫或阻塞症状加重的报道。碘131治疗后甲状腺明显缩小,既起到治疗作用,又达到美容目的,所以现在认为碘131治疗巨大甲状腺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3)致甲状腺癌问题 婴幼儿时期头部接受过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是甲状腺癌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碘131治疗甲亢是否会诱发甲状腺癌的问题引起人们高度重视。Dobyns等报道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为:外科治疗的11732例甲亢或者中,甲状腺癌发生率为0.5%;碘131治疗的22714例甲亢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0.1%。另有资料显示,未用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甲状腺癌发生率为0.15%~2.5%,目前认为碘131治疗甲亢不会发生增加甲状腺癌的危险性。

  (4)致白血病问题 在瑞典统计的10552例碘131治疗甲亢的患者中,发生白血病34例。Ssenger等报道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为:10731例外科手术治疗的甲亢病人中,白血病年发病率为16/10000;16379例碘131治疗甲亢的患者中,白血病年发病率为13/10000。Maxon等研究结果显示,81000例碘131治疗甲亢的患者中,多年随访仅发现34例白血病患者,如果这批病人不用碘131治疗其白血病发病数量的预期值为28~44,无明显升高。

  (5)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用370MBq(10mCi)碘131治疗甲亢患者,卵巢接受的辐射剂量为1.5rad,睾丸接受的辐射剂量为1rad,与X线静脉肾盂造影和钡剂灌肠等检查接受的剂量相当。甲亢患者碘131治疗后,很少观察到有染色体畸变,多能恢复正常。因甲亢导致不育或不孕、性功能障碍的患者,碘131治疗后随着甲亢的控制使生育能力恢复和性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还未见碘131治疗甲亢造成胎儿畸形几率升高的报道,所以碘131治疗对生殖系统是安全的。

4、甲亢治疗新观念

  (1)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短疗程向长疗程转变,现在主张将疗程延长到2~3年或更长;

  (2)抗甲状腺药治疗向放射性碘治疗转变 放射性碘治疗甲亢已有60多年历史,一次治愈率达53%~80%,已治疗百万余病人。放射性碘治疗比药物、手术治疗癌变率未见增高,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治疗时间短又经济的治疗方法。69%的美国医生对甲亢首选放射性碘治疗,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患甲亢就是用此法治疗的。我国甲亢病人惧怕放射性碘治疗会引起癌变,就像糖尿病人害怕用胰岛素“成瘾”一样,实在是一种误解。放射性碘治疗需与强的松联用,以防止突眼加重。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普宣传的逐渐深入,相信放射性碘治疗将会从目前甲亢治疗方法排位第三上升为首选。

  (3)控制甲亢症状向积极防治突眼、甲状腺肿大转变 目前在甲亢的治疗中,过多重视了甲亢症状的控制,但对同时预防和治疗突眼和消除甲状腺肿大重视不够,措施不利,片面认为甲亢治好了,突眼和甲状腺肿都会自然恢复。殊不知,约有30%左右的甲亢病人,甲亢治愈后突眼和甲状腺肿大会遗留终身。正确的理念应该是把突眼、甲状腺肿大看做甲亢的表现之一,应同时治疗。

  (4)停药指征从监测甲状腺功能向监测免疫抗体转变。

5、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近距离治疗的一种,与其他外照射治疗和高剂量率后装治疗不同,由于被植入的放射性粒子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使治疗靶点局部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且治疗靶点内部剂量分布均匀,无需考虑靶器官的运动、仪器设施的变化以及摆位时的误差,对于那些手术难以切除的以及术后和放疗后复发的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无疑是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途径。其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病变局部控制率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和认可。

(1)适应证:

  ①多发原发性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胃癌、肠癌、甲状腺癌、舌癌及头颈和颅内肿瘤等,尤其适用于无法用其他方法治疗,已经广泛转移而又不能手术或暂不能手术者;

  ②肿瘤范围广泛而且入侵周围组织不能完全切除;

  ③局部或区域性癌的延伸扩散部分,特别是侵入重要组织难以手术切除;

  ④经外照射治疗因剂量或耐受等原因仍残留局部病灶;

  ⑤孤立的转移或复发癌灶。

(2)禁忌证:

  ①侵犯大血管或靠近大血管并有感染的肿瘤;

  ②处于溃疡性恶化的肿瘤;

  ③质脆、血管丰富而又多源供血的肿瘤及某些肉瘤;

  ④发生广泛转移或蛛网膜下腔种植及颅内高压的颅脑肿瘤;

  ⑤估计不能存活至疗效出现的患者。

6、核素药物治疗骨转移癌

  骨骼是各种恶性肿瘤最容易发生转移的组织,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可高达70%~85%。转移性骨肿瘤常以多发病灶出现,甚至呈广泛性骨转移,病人常伴有顽固性骨痛,使其生活质量和预后受到严重影响。使用镇痛药虽然简便,对对于顽固性疼痛往往需用吗啡类镇痛药才能奏效,且需持续用药,长期使用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镇痛药对转移灶本身不产生治疗作用。放疗亦为最常用的姑息疗法,能有效控制骨转移肿瘤病灶并可有效缓解疼痛,但对于多发性骨转移应有受限,对广泛性骨转移则更是无能为力。近年来,放射性药物内照射治疗应用于转移性骨肿瘤治疗取得了和很大的进展,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已经成为一种转移性骨肿瘤伴骨痛针对性治疗的有力手段。

(1)适应证:

  ①经临床及骨显像确诊的骨转移肿瘤,骨显像显示病灶呈放射性浓聚。

  ②转移性骨肿瘤伴骨痛。

  ③原发性骨肿瘤未能手术切除或术后残留癌灶,或伴骨内多发转移。

  ④白血病计数不少于3.5×109/L,血小板计数不少于80×109/L。

(2)禁忌证:

  ① 骨显像显示病灶无放射性浓聚,而呈放射性“冷区”的溶骨性病变。

  ② 放、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

  ③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④ 近期(6周内进行过细胞毒素药物治疗。

7、碘131治疗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能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适应证:

  (1)所有DTC患者术后有残留甲状腺组织,其摄碘131率大于1%,甲状腺显像时甲状腺床有残留甲状腺组织显影,均应使用碘131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

  (2)DTC患者经手术切除原发灶、碘131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以后,复发灶或转移灶不能手术切除,经碘131显像显示病灶有碘131浓聚,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禁忌证:

  妊娠和哺乳患者;术后创口未愈合者;WBC在3.0×109/L以下的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

8、新型ECT功能介绍

  (1)脏器、组织显像,如心、脑、肺、肝、脾、肾、骨、甲状腺、淋巴等脏器、组织的显像。

  (1) 脏器、组织的血流测定,如心、脑、肺、肝、肾等血流测定及动、静脉造影。

  (2) 脏器功能测定,如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测定。

9、新型ECT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心肌供血的评定、冠心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诊断以及心脏功能的测定。

10、正电子显像及其临床应用

  PET显像是核医学乃至整个医学影像中最先进的显像设备,又称PECT,即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中文名称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PET显像原理 作PET显像,需要先注射显像剂, PET显像所用的放射性核素及药物与SPECT显像有所不同,PET常用能发射正电子的核素11C、13N、15O、和18F等,这些核素都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须核素,为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组成成分,是参与机体代谢的重要物质,PET显像可测定人体各个器官以及病变部位的葡萄糖、氨基酸、氧、胆碱等的代谢情况,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神经递质的改变、受体的结合力和密度、酶活性、基因表达等,因此PET显像又被称为“分子显像”。

  PET显像临床应用 PET主要应用于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等。

(1) 肿瘤方面

  ① 肿瘤的定性诊断;

  ② 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

  ③ 肿瘤治疗后疗效评价;

  ④ 寻找肿瘤原发灶。

(2) 心血管方面

  ① 心肌血流灌注评价;

  ② 心肌活性评价;

  ③ 冠心病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3) 神经系统

  ① 整体或局部脑血流评价;

  ② 脑退行性疾病的诊断;

  ③ 用于戒毒治疗;

  ④ 脑功能的研究。

科室医生 更多

医生推荐

何依珊 何依珊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腺门诊

苗轲轲 苗轲轲 副研究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腺门诊

胡荻 胡荻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腺外科

杨帆 杨帆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总医院八千乡中心卫生院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登封市中医院新郑市中医院新郑市人民医院登封市人民医院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郑煤集团总医院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新密市中医院新密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巩义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