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组建于1964年4月,现有医护人员3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3名,住院医师5名,技术员2名,护理人员11名。具有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1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
拥有手术室间18个,麻醉恢复室床位6张,配置进口多功能麻醉机26台,GE多参数生理监测仪14台,太空参数生理监测仪10台,高频呼吸机1台,以及除颤仪、床边血液分析仪、手掌式血红蛋白仪,心电记录仪、注射泵、肌松监测仪、麻醉深度监测仪(BIS)和床边血凝监测仪(TEG)等。
我科承担着临床麻醉、镇痛,院内抢救等任务,开展的麻醉技术包括气管内插管全麻、支气管内插管全麻、支气管堵塞管技术,喉罩通气技术,全静脉麻醉、基础麻醉、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监测麻醉等。专科麻醉包括:颅脑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肝胆科、腹科、泌尿科和妇科。微创手术麻醉包括各种腔镜手术,肝胆科与介入科的射频、粒子植入术等。单肺通气技术在90年代初已全面开展,90年代中后期,先后开展支气管填塞管、Univent支气管填塞与单腔联合导管技术和小口径纤支镜在单肺麻醉中的应用,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困难气道处理,巨大肿瘤压迫气管,支气管的病例处理和气管支气管支架麻醉处理等分别处于国内先进及领先地位。围麻醉期开展动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肺动脉导管,临时起搏导管等多项有创监测及治疗技术。
2008年开设癌痛治疗门诊,开展外周神经射频热凝,蛛网膜皮下植泵镇痛等技术。
相应的临床研究包括: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技术(单肺通气、高位硬外、全静脉麻、靶控输注技术、困难气道处理、器官保护、疼痛治疗等)、麻醉管理、设备管理等,基础研究主要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机理及药物作用机理,麻醉对机体免疫的影响,肌松药药代学,药动学和围术期肺损伤的防治等。
2001年至今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厅基金3项,省卫生厅基金5项,教育部重点学科配套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