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医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西医结合学科为我院重要学科之一,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承担着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医教研室配备有多媒体教学所需的相关教学设备,并配备有中医肾病实验室、生化实验室、老年病实验室等以配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分泌分子实验室已提高评估,即将运行工作。
在临床、教学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我们将长期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通过申报课题的形式将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为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努力做到以项目带动学科发展,学科发展促进项目深化,以科研带动医疗、教学,以医疗、教学带动科研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学科承担了省自然基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十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80篇,其中SCI文章3篇。湖北省科学自然基金资助课题3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3项,湖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资助项目4项,湖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资助5项。
目前中西医结合科有教授1名、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1名、硕士4名、博士1名,学术梯队合理。配备心电监护系统、血液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化诊疗仪器以适应临床医疗的需要。常年承担收治各种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症病人的诊疗及救治工作。对中医内科系统各种肾病、各种癌症、老年性疾病、呼吸性疾病、风湿病、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中西医诊断和治疗颇具体会及特色。在工作中,中西医结合科凭借医院全方位、大踏步、不断创新的改革氛围,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紧跟医院前进的步伐和医院行风建设和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的步伐,坚持“医疗质量是科室发展的生命线”的原则,本着“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为病人的一切”的宗旨,将“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的精神充分体现在科室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团结协作,踏实工作,兢兢业业圆满完成临床、科研、教学等各方面的工作。
中西医结合学科还凭借武汉大学的资源优势结合本学科特点,加强学科建设,加强人员梯队建设,注重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工作,先后有两位青年医师攻读博士学位。同时,积极关注与本学科相关的新技术、新业务、新进展,并酌情引入临床医疗活动中,以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1、充分发挥传统中医学优势,积极挖掘中医预防医学的特色,开设“治未病” 门诊, 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将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中医养生原则引入治未病门诊,中医专家根据不同体质、健康状态、易患疾病等,制定详细的个体化健康调养干预方案,从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解、针灸推拿、养生方药等方面指导不同体质的个体合理选用中医非药物干预,从而达到中医治未病中“治其未发”的目的,达到扶正祛邪,调节气机、通利关节,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2、与我院体检中心联合,开设有中医体质辩识体检项目,将现代医学的体检项目与传统的中医体质辩识结合起来,针对个体体质阴阳的偏颇给予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的饮食调护、精神调摄、动静相宜调养、穴位按摩保健等系列中医保健报告。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观点。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体质偏颇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可指导养生。在临床可指导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体质辩识过程中,我们给予体检者明确的体质辩识报告,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健康状态。并根据中医辩证、亚健康状态评估等提出相应的调养纠偏的中医健康保健原则,达到平衡阴阳,健体强身防病的目的。
3、中西医结合科开展的全电脑多功能药化汽疗机治疗技术,采用新型智能治疗仪,利用现代科技将药物激活变成具有活性的分子微粒,通过特别装备自动定时定温地对人体患病部位、穴位、经络病变区实施有效的热植汽波和药液的反复冲击给药,使药物迅速透过皮肤直达病灶,同时随机感应,贴身按摩加速了药物渗透,达到药疗、汽疗、溶疗、坐疗、按摩等多种功能。达到治疗颈、腰椎病,软组织损伤,各种骨折,皮肤病,减肥等的目的。
4、开展有传统针灸及电针治疗新技术,治疗各种临床疾病如:各种头痛,腰腿痛,妇科病,胃肠病等。
5、利用传统中医辩证诊疗手段,结合最新的SOD等基因检测指标,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肾病,男科病等。
6、采用穴位敷帖中医辩证技术开展冬病夏治的诊治疗法,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科室医生 更多
-
擅长: 各种内科常见病、病。尤其对肿瘤、呼吸内科疾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急慢性支气管炎)、肝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妇科病、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梗塞)、中医肾病、湿疹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