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ICU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建立于1985年,是北京市最早建立SICU的少数几家医院之一,目前综合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医院对SICU的发展十分重视,依国际上先进的ICU建筑布局建成的SICU病房于1997年投入使用,并于2004年全部重新装修。目前床位10张,配备有先进的监测及治疗设备。由经验丰富的专职医师、训练有素的护士及护理辅助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一对一的管理,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测及强化治疗。

  SICU成立后在陈惠德教授的领导下,于1985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于MODS发生DIC高凝期及ARDS早期使用肝素,摸索出安全使用肝素的方法,并极力推广。挽救了大批濒死病人,大大提高了外科危重病人发生MODS的抢救成功率。此项科研成果获得北京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一等奖。MODS早期应用肝素在近几年也被国外医学界公认为改善MODS患者成活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迄今,SICU共发表相关论文五十余篇。   进入90年代后,外科危重病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力求与国外接轨,在危重患者脏器功能监测与脏器功能支持方面已居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创伤及重症感染的救治,呼吸机依赖者脱机方案,高渗性脱水的治疗,胃肠道功能监测与肠内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方案,危重病人的镇静与镇痛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并相继开展了持续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ABP、S-G、PICCO等)、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持续床旁血滤(CRRT)等一些先进的监测和治疗技术。

  我院1999年在北京市最早开展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后,SICU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6年,SICU共收治肝移植患者67例,住ICU存活率为96.9%,其中的2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全部存活。

  ICU的发展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我们不断发展与探索,提高了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并承担着北京市部分医院(包括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及外省市的病人会诊任务,负责为兄弟医院培训本专业医护人员及管理人才,部分进修人员回到本医院后成为本医院抢救班子中的骨干力量。

  朝阳医院SICU成立二十多年来,我们共收治、抢救危重病人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三千余例,成活率达85%以上,是目前国内实力较强的SICU之一。我们信奉着:“时间就是生命”,全体医护人员高效率地忘我工作,使SICU成为危重病人的避风港,帮助他们平安的渡过生命最危险的时期,顺利康复。祝愿所有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科室医生 更多

  • 陈惠德 陈惠德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外科ICU

    擅长: 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发生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 王小文 王小文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外科ICU

    擅长: 脏器移植病人的围手术期管理
  • 李文雄 李文雄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外科ICU

    擅长: 重症感染、创伤、外科休克、呼吸支持技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等

医生推荐

王剑锋 王剑锋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介入与放疗中心

李媛 李媛 主任医师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妇产科

张超 张超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甲状腺乳腺外科

张娟 张娟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神经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凯诺脊椎健康研究中心北京爱耳英智眼科医院北京糖尿病医院北京炼焦化学厂医院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医院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医院北京朝阳光华医院北京广仁医院北京第三城市建设工程公司医院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