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在医、教、研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骨关节影像学诊断方面,具有宣明特色,在国内学术界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在人员方面,全科现有员工60人,学术梯队较合理,医教研力量雄厚。现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24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14人。目前有22人次兼任中华放射学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影像学分会、山东省放射学会、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会、山东省影像医师协会、山东省影像质控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委员职务。14人次兼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山东医药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近二年,有8人次分别获得青岛市青年科技奖、青岛市著名好医生、青岛大学优秀党员、青岛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师、山东省卫生系统“1020”工程“20”系列人才、医院十佳医生等荣誉称号。影像诊断教学与科研人员,采取按国际模式进行专业分工分组,已经形成了骨关节、神经、胸部、腹部和介入等五大专业组,并初步体现出了专业优势,其中尤以骨关节影像专业成绩显著。目前,骨关节影像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脊柱病变影像诊断学与介入系列研究、骨髓恶性浸润性病变影像学系列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诊断系列研究、颅底硬膜外间隙系列研究、颅颈交界区影像学与解剖学研究、骨肉瘤影像诊断研究、软组织肿瘤影像学研究、外周血管病变影像学研究等方面。
在医疗方面,严格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克服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等困难,积极探索、开展医疗新技术和新项目,以满足临床医疗需求。目前,放射科几乎能够完成国内所能开展的所有检查、诊断和介入治疗项目,如MR弥散成像、水成像、灌注成像、血管造影,CT全身血管造影、动态扫描、冠状动脉造影、仿真内窥镜、容积再现等三维和四维成像技术、CT引导穿刺活检和治疗,各种数字化造影检查、乳腺摄影、颌骨曲面体层摄影等。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来自院内外的各种疑难杂症的会诊工作。
在教学方面,自1982年成为国内最早设立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院校、1987年成为国内较早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以来。截止目前,先后有十余届500余名专/本科学生和60余名硕士研究生毕业。每年还要接受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来科学习。目前,毕业生已分布全国各地,成为影像学界的骨干力量,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增加至7-8人、5年制影像系本科生40人、进修医生20-30人。每年还要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参编卫生部高校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专业、高职专业统编教材4部、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1部。
在科研方面,放射科一直以骨关节影像诊断研究为龙头,科研著作及学术论文在国内名列前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先后出版了《骨关节X线诊断学》、《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体质性骨病影像诊断学》、《骨关节CT、MR诊断学》、《骨关节影像诊断图鉴》、《软组织肿瘤影像诊断学》、《骨放射学:正常与早期病变的界定》等骨关节影像诊断系列专著和译著。近年来,每年发表科研论文40篇左右,其中50%以上为肌骨系统论文。在研课题近20项,其中省部级课题3项、厅市级课题7项、校和院级课题近10项。获省、厅市级和大学科研成果奖近10项。
对外交流方面,与德国卫生部签订双边交流协议,由德国卫生部资助,每年邀请2~3名德国知名专家来院讲学、指导,每年选派1~2名年轻医生赴德国知名大学进行专项学习。
自2004年以来,放射科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医疗特色专科、全院十佳科室(三次)、先进党支部、教学突出教研室等荣誉称号。
总之,放射科将继续遵循“求真务实、止于至善”的行医准则,努力提高医教研水平,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为我国的医学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