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省、市、区级科研项目20多项。在各种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举办国家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0多项,为培养新生儿专业人才、推动新生儿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生儿科积极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每年引进硕士或博士生1-2人,选派医生和护士到国内外进修学习,鼓励医生护士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以及其他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对全体医生护士进行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了学科水平的快速发展。还积极与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联合进行相应的科研教学活动,例如:参加了全国高压氧研究协作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全国呼吸疾病研究协作组(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山大学),全国新生儿营养发育不良流行病学调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中心、弗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建立了协作关系。 新生儿科为了提高对危重情况的抢救、对一般疾病的治疗、对疾病后期的康复、对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的早期干预治疗等等而采取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许多方法都是在省、市(甚至国内)率先开展,并产生了较好的疗效。随着全体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上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许多省级以上大医院才开展的较高难度的诊疗操作技术逐渐成了常规的操作。例如,新生儿机械通气(成功率达93.01%)、新生儿全部换血术(成功率99.1%)、新生儿中心动、静脉置管术(成功率96%)以及头部亚低温治疗、一氧化氮治疗、高压氧治疗、全静脉营养、侧脑室穿刺术、控温湿化氧疗等。几年来,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了许多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其中体重最轻者仅为680克,抢救成功率达91.4%)、新生儿重度窒息、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急性肺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还收治了许多疑难罕见病例(有几例在亚洲或国内首先报道)。
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使许多以前难于存活的各类患儿得以生存下来,但相应的后遗症(脑瘫、智力低下、失明、失聪和心理行为障碍等)发生率也随之明显增加,这些疾病并非不治之症,若能及早干预治疗,大多数可以康复。新生儿科从围产期开始围绕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开展相关临床/康复等干预与科研,对各类围产新生儿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早期干预,包括危重情况抢救、一般疾病治疗和疾病后期康复等措施。
新生儿C、D型病例诊断符合率为98.7%,危重新生儿抢救治疗成功率为95.6%。新生儿病区每年收治各种危重新生儿近3000人次,完成危重新生儿转运800人次,转运范围涉及深圳市及周边地区。通过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已将专科的抢救干预能力向周边延伸(新生儿转运系统在省内率先使用),转运人数在国内位居前列。 新生儿科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类新生儿病人进行相应的医疗、科研和教学。目的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儿致残率、提高儿童生存质量。目前,新生儿科拥有工作用房1000多平方米,开放病床80张。先进的设备是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从新生儿科成立至今,医院先后投入一千五百多万元为科室配备了各种先进设备,包括抢救治疗设备(进口呼吸机、一氧化氮治疗仪、抢救台、婴儿培养箱、各种光疗箱、高压氧舱、振荡排痰机、各类新生儿复苏器械、输液泵、光疗床及光疗毯等);监护设备(中央监护系统、各类监护仪、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等);功能检查设备(床边X光机、二维彩色超声诊断仪、B超、心电图机等);实验室设备(流式细胞仪、微量血气分析仪、微量血电解质分析仪、微量血胆红素测定仪、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氧浓度测定仪、微量血糖测定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荧光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无菌操作台、超低温冰箱等);康复理疗设备和辅助设备(中央供氧系统、中央负压系统、中央压缩空气、空气消毒过滤系统);两套完善的新生儿转运系统(配备有呼吸机、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新生儿复苏设备等全套抢救监护设备以及两台先进的救护车)。为各类围产新生儿病人提供了及时快速的绿色通道,使危重症抢救治疗及临床科研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