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神经内科
为了贯彻国家相关政策,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全力打造神经康复专科建设。我科是中心的重点科室之一,为四川省重点医学建设专科,其特点为临床康复一体化,医疗、教学、科研三个方向全面发展。科室现设床位90张。目前,科室配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6人;以及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队伍。其中博士2名,硕士5名,先后在香港各康复医院、北京中国康复中心、重庆西南医院康复科,以及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过系统康复培训人员14人次。拥有丰富的临床、康复经验和专业的评定治疗技术。
偏瘫康复科和挪威sunnass医院在研合作“七国联合卒中后病人生活质量调查”项目,为荷兰艾文思大学在中国西南地区教育培训基地、实习基地;和中残联、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多次联合举行教学查房、康复培训班开展等工作;承接四川省联合会脑卒中亚急性期康复救助项目;和省内外各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建立了多项科研合作关系。
神经康复科主要为各种原因(脑卒中、颅脑外伤)导致的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及治疗。针对偏瘫患者的情况,除了给患者以积极的临床治疗外,主要的特色是以康复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康复管理,包括康复目标设定、康复障碍诊断、康复治疗措施制定等,例如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吞咽治疗、二便管理、二次障碍的预防、神经心理治疗等。还开展了一些特色治疗项目,包括以提高患者上肢的功能为目的强制性训练;针对言语、吞咽有困难的患者进行的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训练;针对肩手综合征进行的康复治疗;针对痉挛及关节挛缩、足内翻患者的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表面肌电图、电诊断、诱发电位、康复机器人、情景模拟训练、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水疗及关节功能重建术、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SPR)等手术治疗和踝足矫形器等辅具适配。并积极开展对病人及家属的康复护理知识宣传教育,并且指导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康复评定和治疗,最尽大可能的改善和促进/代偿患者在语言、认知、吞咽、构音、心理、注意及瘫痪肢体感觉运动等各项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尽最大可能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我科目前开展的特色康复医疗技术包括:
1.DBS(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偏瘫康复科和神经外科共同开展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显著效果。DBS即在大脑深部核团植入一很细的电极,传送高频电刺激来控制帕金森病等疾病症状的一种方法,可通过体外调控刺激频率(赫兹),电流、电压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通过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IPG),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了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其优势在于:一是可逆性。二是可控性,也就是可调性。三是可以双侧同时植入,达到整体的改善。临床研究显示:DBS治疗帕金森病(PD)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是可控制帕金森病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或行动不能、平衡障碍等症状;二是减少口服药物的剂量;三是能明显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能力。经验表明,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的患者效果显著。
2.康复机器人
偏瘫康复科拥有三台下肢康复机器人,用减重吊带使患者步行时下肢负重减少,借助于平板运动,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显示了良好的效果。此种康复训练不仅减轻了治疗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步行训练参数重复性好,时相指标可以准确设定,能够有效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疗效。拥有一台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满足患者患肢在多个平面做大幅度运动训练的要求以及患者患肢在不同俯仰平面上训练时的支撑需要,并且还更有利于患者发挥患肢残余功能,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3.水中运动平板训练
水中步态训练利用水疗的浮力和其他物理特性,达到提高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这也是我院重点专科在建项目。
4.情景视觉模拟训练
偏瘫康复科运用虚拟现实对卒中后的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表明由“虚拟老师”指导训练的患者,康复速度有极大提高,并促进了肩肘关、脚踝关节运动的康复速度。
5.BTE康复训练系统
偏瘫康复科将美国BTE公司生产的康复训练和评估系统主要用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测试、评估和康复训练。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关节肌力,关节活动度、肌肉疲劳度、总作功、平均功率、主动肌/拮抗肌的比例和肌力图样等。还可评估运动康复职业工作能力,运动员专项运动模拟与功能评价,骨科康复,手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工作模拟。也常用于关节活动度的拉伸训练,肌力训练,协调主动肌/拮抗肌比例的训练,增强肌耐力和本体感觉训练的治疗。
6.等速肌力训练
Biodex系统是一款高端的肌力评估和训练系统。对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能力进行检测和评估,发现和确定存在的问题,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以便制订科学、有效、安全的治疗和训练方案。本系统不仅可以进行评估和测试,而且可对肌肉和关节活动范围进行高效率的主被动训练。临床应用于肌肉和关节损伤的伤残鉴定,脑卒中偏瘫及骨科康复。在运动医学中,用于运动员肌肉损伤后的恢复训练,可以明确的发现弱小肌群的问题,加以着重的训练。并且对于增加特殊项目运动员的肌力,有明显的效果。
7.经颅磁刺激治疗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它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我科运用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脑外伤偏瘫患者、帕金森病人、抑郁焦虑失眠等病人,收到良好效果。
8.肉毒素注射缓解肌强直痉挛
偏瘫康复科采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上下肢痉挛部位。其机制为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即化学去神经作用,从而缓解痉挛。注射后佩戴辅具、持续被动活动(CPM)、电动站立床训练及运动疗法等,巩固维持效果。
9.球囊扩张术治疗吞咽困难患者
偏瘫康复科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技术治疗吞咽功能障碍取得较好效果。主要应用于脑干损伤导致环咽肌失迟缓(如脑干外伤、脑干梗死等)产生的环咽肌的良性狭窄。
10.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偏瘫康复科运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提倡“1+1”模式:即一名康复医师加一套便携式治疗设备,便携式装置,可任意搭建评估治疗平台,“1+1”模式实现了康复家庭化,随时随地进行康复,提高了康复医师的工作效率,方便了患者康复,增加了康复机会,减少后遗症的出现。制定“标准化、模式化、自动化治疗方案”:减少因主观引起的康复差异,简化工作流程,减轻康复医师的工作量,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治疗方法。以“个性化、家庭化、人性化”服务于卒中患者,实现评估与治疗的完美结合,康复医师与患者无碍沟通,实时了解康复进展,使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康复服务成为可能。提出“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康复”的口号贯穿康复的整个过程,全程记录患者康复。
11.高压氧促醒治疗
偏瘫康复科采用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组织供氧、减轻脑水肿、促进侧枝循环以及血肿吸收等(同前所述)治疗神经康复疾病效果明显。
12.电诊断
偏瘫康复科电生理诊断室开展神经康复科病人的电诊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脑电图、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运动诱发电位、感觉诱发电位。对神经康复病人进行系列电诊断,从而判断患者神经通路受损程度、部位,进行康复障碍诊断,指导康复治疗。
13.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偏瘫康复科和神经外科联合开展对痉挛性瘫痪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手术就可以达到全面调整肌张力的作用,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
偏瘫康复科和挪威sunnass医院在研合作“七国联合卒中后病人生活质量调查”项目,为荷兰艾文思大学在中国西南地区教育培训基地、实习基地;和中残联、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多次联合举行教学查房、康复培训班开展等工作;承接四川省联合会脑卒中亚急性期康复救助项目;和省内外各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建立了多项科研合作关系。
神经康复科主要为各种原因(脑卒中、颅脑外伤)导致的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及治疗。针对偏瘫患者的情况,除了给患者以积极的临床治疗外,主要的特色是以康复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康复管理,包括康复目标设定、康复障碍诊断、康复治疗措施制定等,例如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吞咽治疗、二便管理、二次障碍的预防、神经心理治疗等。还开展了一些特色治疗项目,包括以提高患者上肢的功能为目的强制性训练;针对言语、吞咽有困难的患者进行的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训练;针对肩手综合征进行的康复治疗;针对痉挛及关节挛缩、足内翻患者的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表面肌电图、电诊断、诱发电位、康复机器人、情景模拟训练、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水疗及关节功能重建术、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SPR)等手术治疗和踝足矫形器等辅具适配。并积极开展对病人及家属的康复护理知识宣传教育,并且指导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康复评定和治疗,最尽大可能的改善和促进/代偿患者在语言、认知、吞咽、构音、心理、注意及瘫痪肢体感觉运动等各项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尽最大可能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我科目前开展的特色康复医疗技术包括:
1.DBS(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偏瘫康复科和神经外科共同开展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显著效果。DBS即在大脑深部核团植入一很细的电极,传送高频电刺激来控制帕金森病等疾病症状的一种方法,可通过体外调控刺激频率(赫兹),电流、电压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通过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IPG),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了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其优势在于:一是可逆性。二是可控性,也就是可调性。三是可以双侧同时植入,达到整体的改善。临床研究显示:DBS治疗帕金森病(PD)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是可控制帕金森病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或行动不能、平衡障碍等症状;二是减少口服药物的剂量;三是能明显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能力。经验表明,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的患者效果显著。
2.康复机器人
偏瘫康复科拥有三台下肢康复机器人,用减重吊带使患者步行时下肢负重减少,借助于平板运动,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显示了良好的效果。此种康复训练不仅减轻了治疗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步行训练参数重复性好,时相指标可以准确设定,能够有效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疗效。拥有一台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满足患者患肢在多个平面做大幅度运动训练的要求以及患者患肢在不同俯仰平面上训练时的支撑需要,并且还更有利于患者发挥患肢残余功能,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3.水中运动平板训练
水中步态训练利用水疗的浮力和其他物理特性,达到提高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这也是我院重点专科在建项目。
4.情景视觉模拟训练
偏瘫康复科运用虚拟现实对卒中后的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表明由“虚拟老师”指导训练的患者,康复速度有极大提高,并促进了肩肘关、脚踝关节运动的康复速度。
5.BTE康复训练系统
偏瘫康复科将美国BTE公司生产的康复训练和评估系统主要用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测试、评估和康复训练。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关节肌力,关节活动度、肌肉疲劳度、总作功、平均功率、主动肌/拮抗肌的比例和肌力图样等。还可评估运动康复职业工作能力,运动员专项运动模拟与功能评价,骨科康复,手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工作模拟。也常用于关节活动度的拉伸训练,肌力训练,协调主动肌/拮抗肌比例的训练,增强肌耐力和本体感觉训练的治疗。
6.等速肌力训练
Biodex系统是一款高端的肌力评估和训练系统。对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能力进行检测和评估,发现和确定存在的问题,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以便制订科学、有效、安全的治疗和训练方案。本系统不仅可以进行评估和测试,而且可对肌肉和关节活动范围进行高效率的主被动训练。临床应用于肌肉和关节损伤的伤残鉴定,脑卒中偏瘫及骨科康复。在运动医学中,用于运动员肌肉损伤后的恢复训练,可以明确的发现弱小肌群的问题,加以着重的训练。并且对于增加特殊项目运动员的肌力,有明显的效果。
7.经颅磁刺激治疗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它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我科运用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脑外伤偏瘫患者、帕金森病人、抑郁焦虑失眠等病人,收到良好效果。
8.肉毒素注射缓解肌强直痉挛
偏瘫康复科采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上下肢痉挛部位。其机制为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即化学去神经作用,从而缓解痉挛。注射后佩戴辅具、持续被动活动(CPM)、电动站立床训练及运动疗法等,巩固维持效果。
9.球囊扩张术治疗吞咽困难患者
偏瘫康复科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技术治疗吞咽功能障碍取得较好效果。主要应用于脑干损伤导致环咽肌失迟缓(如脑干外伤、脑干梗死等)产生的环咽肌的良性狭窄。
10.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偏瘫康复科运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提倡“1+1”模式:即一名康复医师加一套便携式治疗设备,便携式装置,可任意搭建评估治疗平台,“1+1”模式实现了康复家庭化,随时随地进行康复,提高了康复医师的工作效率,方便了患者康复,增加了康复机会,减少后遗症的出现。制定“标准化、模式化、自动化治疗方案”:减少因主观引起的康复差异,简化工作流程,减轻康复医师的工作量,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治疗方法。以“个性化、家庭化、人性化”服务于卒中患者,实现评估与治疗的完美结合,康复医师与患者无碍沟通,实时了解康复进展,使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康复服务成为可能。提出“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康复”的口号贯穿康复的整个过程,全程记录患者康复。
11.高压氧促醒治疗
偏瘫康复科采用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组织供氧、减轻脑水肿、促进侧枝循环以及血肿吸收等(同前所述)治疗神经康复疾病效果明显。
12.电诊断
偏瘫康复科电生理诊断室开展神经康复科病人的电诊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脑电图、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运动诱发电位、感觉诱发电位。对神经康复病人进行系列电诊断,从而判断患者神经通路受损程度、部位,进行康复障碍诊断,指导康复治疗。
13.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偏瘫康复科和神经外科联合开展对痉挛性瘫痪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手术就可以达到全面调整肌张力的作用,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