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肿瘤医院北院 南通市肿瘤医院北院

    南通市肿瘤医院北院病理科

    病理科建于1974年6月,当时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主治医师l名、医师2名、技师l名、技术员2名;业务用房面积48平方米,设有诊断室、制片技术室、脱落细胞室,配备单目显微镜3台及徐国明技师自行设计制成的电气化制片设备l套。建科以后,即开展常规病理组织学诊断、冰冻切片及脱落细胞诊断。由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制片与诊断水平处于国内较高水平;1973年,技师徐国明与有关单位协作,设计制造16种病理技术配套设备;1974年,与南通县医疗设备厂协作制造全自动脱水机,一次可装50例病理标本;1978年,与海安县刀片厂协作制造75型通用切片刀,质量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并批量生产,供应全国;1979年,以徐国明为组长的技术人员与南通县医疗器械厂协作制造77型显微切片机,吸收、综合国内外同类产品优点,随后批量生产。

    1980年始,韩枋主任主持开展乳腺管内乳头状瘤病因分析及诊断标准的研究。           1981年,安装排除苯毒气的通风橱2套,控制有害有毒气体至最低限度,改善制片室的工作环境。           1982年,开展正丁醇在病理组织切片和苏木素染色中的应用,可使细胞脱水彻底,兼有软化透明作用,提高切片质量、降低成本,并降低二甲苯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文章在《天津医药》发表后,为国内同行普遍采用。           1984年,购置配有自动控制摄影及相位二装置,把照相技术应用到病理诊断中,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证据。           1985年,共有工作人员11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主管技师、技士6名,业务用房面积168平方米,新增设超薄切片室;拥有双目显微镜7台,单目显微镜5台,其中,包括日产奥林巴斯显微镜带有荧光相配件各l台,与南通县医疗器械厂协作制造的77型切片机2台;引进西德产冰冻切片机1台,英国产自动脱水机l台,ZMD型自动磨刀机l台,明显提高了切片质量,缩短制片与诊断时间;同年引进l套日本荧光显微配件,开展病理学免疫荧光诊断技术,使得从蛋白质水平上分析病例成为可能。           1986年,购置瑞典产超薄切片机,可以制作用于电镜诊断的超薄切片,提高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与科研开发能力。同年细胞室人员在进修、参观上海、北京等大医院的病理细胞室后,在南通地区首先把无痛性细针穿刺技术应用于全身肿瘤的诊断中,其诊断准确率达到95%以上。           1988年,派人到上海肿瘤医院学习免疫组化技术,同年建立免疫组化室,在苏北地区首先把免疫组化技术用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尤其是ER、PR在乳腺癌和宫内膜癌组织中的测定,为临床治疗与预后提供有力的证据。还与南京航空学院合作开发电脑病理资料处理软件,购置彩色病理图像处理系统l套,把繁琐的病理资料纳入到科学化智能化管理。同年,开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恶性肿瘤标本进行癌基因、耐药基因及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测定,为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999年,何松主任牵头组建分子病理室,可以进行HPV、EBV、κ、λ等原位分子杂交分析,为病理诊断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2001年,引进日立600型电子显微镜,建立电镜室,完成从超微切片到超微诊断的过渡,从超微结构上对病理标本进行观察和诊断,为病理的鉴别诊断与科研开发提供技术平台。           2002年底共有工作人员1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l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4名,主管技师4名,技师、技士各2名,工人l名;业务用房320平方米;新增设彩色病理图像分析室、免疫组化室、分子病理室、电子显微镜室,并设有南通市病理诊断中心;新增设德国产徕佧显微镜6台,日本产奥林巴斯显微镜2台,日产尼康显微镜2台,徕佧生物用切片机2台等设备。           2003年,科室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病理信息网络及DNA分析系统,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2项和南通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从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病理办公自动化和科内信息管理网络化,为病理管理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项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05年底共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主任医师l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2名,主管技师5名,技师、技士各2名,工人l名;业务用房320平方米;新增德国产徕佧显微镜2台,彩色激光打印机1台,国产脱水机2台等。           科研方面,自科室成立以来,坚持人才强科的建科思想,采用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年资高的同事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与经验传授给年资低或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同事,年轻医师(技师)的业务水平提高较快,一年左右的学习与培养就能独立进行诊断;日常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医师之间能相互讨论或传阅;积极参加各种疑难病例讨论会,每年参加全国读片会3次、省读片会l次、苏南苏北读片会4次,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开拓知识视野,缩短与国际国内病理水平的距离;积极鼓励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历年来共派出专业进修人员50多人次;进修单位主要为上海、北京、广州、西安、南京等国内著名的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科内医技人员坚持学习国内外文献资料,订阅国内专业杂志4种、国外英文专业杂志8种,及时迅速掌握国内外病理发展的新信息、新动向、新知识。该科医技人员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论文,从事科学研究,把在培训中学到的或书本杂志上看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诊断水平、丰富工作经验,并认真总结与研究。1996年,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合作的有关肝癌病理形态、癌基因及免疫组化的研究顺利完成,其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内《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国际癌症》(英文版)等杂志,论文获南通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医院科研由此走出国门,接轨国际。1974年以来,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150多篇。历年来获得省、市级科研立项资助19项,先后获得南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2项,获得省级新技术引进二等奖4项,市级新技术项目7项。           教学方面,科室自成立以来,为各地培养进修人员98人次,其中病理诊断61人次、制片技术20人次、细胞学诊断17人次。覆盖范围达广西、贵州、四川、河南、山东、浙江、新疆、陕西、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及省内各地区。先后举办江苏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2次、免疫组化学习班l届、病理诊断进修班2届,既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又有丰富的实践教学,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合格的病理人才。1975-1994年,承担南通市卫生学校的病理教学任务。2004年以来,科室还承担着南通大学的大量教学任务,包括5年制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为南通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74年以来,科室共制作陈列标本136件,其中62件为自然色,均陈列在室外走廊供参观和教学,同时为有关教学单位提供标本。该科建立的病理档案室保存建院以来所有的病理资料,共藏有全国及省内交流读片3万多份,病理外检资料近30万份,脱落细胞资料20多万份。恶性淋巴瘤、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与研究、早期癌的诊断与研究是病理科的业务特色,病理诊断水平在省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至2010年8月,病理科已拥有科室工作用房1000多平方米,具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宽敞的教学场所。全科工作人员22人,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教授职称3人、副教授2人;医疗职称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9人,另配有1名卫生管理专业的专职秘书。           病理科迄今为止获得多项荣誉称号,1993年经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南通市病理诊断中心”,2003年被南通市卫生局确立为首批“南通市医学重点学科”;2004年4月与南通大学联合成立“南通市病理诊断与教研中心”;2005年被南通市科技局确立为首批“南通市医疗卫生领域科研重点学科”, 2008年科室医生组被南通市卫生局评委“党员先锋岗模范小组”;2009年科室参加卫生厅评审,被评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科室在做好本院及邻近地区日常病理组织学诊断及细胞学诊断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来自南通地区、邻近盐城地区、扬州地区以及苏州地区的每年一千多例的疑难病理会诊工作,解决了大量疑难病例,纠正了许多“错案”,深得广大病员的信赖,被誉为江海平原上的“肿瘤判官”。           近3年来,科室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增加实验室设备投资和环境建设,重视科研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展,使病理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目前的病理科正以崭新的姿态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科室医生 更多

医生推荐

张建兵 张建兵 主任医师

南通市肿瘤医院北院 病理科

各种病理标本(尤其是肿瘤病例)的组织学诊断。
何松 何松 副主任医师

南通市肿瘤医院北院 病理科

擅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分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杨书云 杨书云 副主任医师

南通市肿瘤医院北院 病理科

临床大多数疾病的病理诊断,乳腺癌、食管癌、头颈部等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沈爱国 沈爱国 其他

南通市肿瘤医院北院 病理科

从事肝癌、乳腺癌、淋巴瘤和胶质瘤等临床常见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启东市肝癌防治研究所南通市中医院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启东市人民医院启东市中医院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通州人民医院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启东市第五人民医院启东市第四人民医院启东市近海医院如皋市人民医院如皋市中医院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通州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