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济南第一人民医院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一、器官移植科简史

我院的肾脏移植开始于1987年,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开展该项技术较早的医院,在肾移植的技术上有着较为先进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我科独立建科于2001年1月,在科主任潘光辉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得到蓬勃发展,取得了不菲成绩。至今完成肾移植手术逾千例,1年人 /肾存活率达99%/98%左右。本移植中心是广东省最早开展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中心,至今累计达200余例,1年人/肾存活率在100%/100% ,目前活体肾移植的数量和成功率均居广东省前列。我科室是经卫生部审批首批获得肾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 ,现年平均肾移植例数近150例,在国内处于前列。在国内外首创了利用髂内血管体外重建修整多支供肾动脉的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移植免疫实验室配备了国内一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包括Olympus荧光倒置显微镜、Bio-Tek全自动酶标仪、基因扩增仪、凝胶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等,可进行器官移植相关的HLA基因分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交叉配型实验(CDC)、移植后抗体监测以及部分科研课题的工作。实验室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组织配型资料,对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二、专业特色

(一)对于高危患者的肾移植,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1、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2、 PRA高敏患者 3、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 4、三次以上肾移植患者 5、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

(二)对于肾移植术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着相当成熟的经验: 1、术前免疫诱导方案的选择; 2、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 3、小剂量CNI类免疫抑制剂; 4、雷帕鸣的应用; 5、个性化用药。

(三)成功应用各种边缘供肾: 1、冷缺血超过24小时的供肾 2、肾动、静脉畸形的供肾 3、高龄供肾(主要在活体肾移植) 4、动、静脉或输尿管损伤的供肾

三、常见疾病

(一)尿毒症: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尿毒症的常见病因包括: ①各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最终导致尿毒症。   ②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痛风等,可引发尿毒症。   ③慢性肾脏感染性疾患:如慢性肾盂肾炎,也可导致尿毒症。   ④慢性尿路梗阻:如肾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尿路狭窄,前列腺肥大、肿瘤等,也是尿毒症的病因之一。   ⑤先天性肾脏疾患: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等,也可引起尿毒症。 ⑥其他原因:如服用减肥药、凉茶等肾毒性药物等均有可能引发尿毒症。 *治疗方法: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的一种方法,它将其他人的健康肾脏植入尿毒症患者的体内,新的肾脏代替原来的肾脏工作。肾移植与透析一样,都属于肾脏替代治疗,两种方法都能起到替代肾脏功能、延长寿命的作用。肾移植与血液透析相比,突出的优点:首先是摆脱了每周二/三次的血液透析的烦恼与血管穿刺的痛苦;全面提高了生存质量;移植肾具备正常肾脏的全部功能,这是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一般认为,肾移植 目前是肾脏替代疗法中疗效最佳的一种。一个健康的移植肾完全可以替代两个肾的工作。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肾移植仅仅是治疗尿毒症的一种治疗方法。肾移植受者还必须坚 持服抗排斥药及其他辅助药品,要按医嘱复诊。对于这些,患者必须有清楚明确的认识。 按供体来源可将肾移植分为以下二种: ①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是有血缘关系、配偶关系和帮扶关系的人之间进行的肾脏移植。 ②尸体供肾移植:是国内目前较普遍的一种类型,主要取决于血型及组织配型。 肾移植受者禁忌症

(二)自体肾移植: 自体肾移植是用于治疗肾动脉畸形的一种方法,其主要适应征为: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肉结构不良等。 其优势在于:(1)同一个体的自身移植,无排斥反应发生,术后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这对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无打击性。(2)肾脏离体缺血时间短,成活率高,移植后功能恢复快。(3)同侧移植可不切断输尿管,免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无尿漏及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的危险。(4)移植方便,无需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

(三)肾移植术后常见相关疾病: 肾移植术后由于病人长期口服抗排斥药物,进而会有相关的药物所带来的并发症: 1、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病理、时间和过程的不同,可将排斥反应分为四大类: (1)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肾恢复血供后的24小时之内,多数在开放血管数分钟到1小时,严重的在手术台上即可见到移植肾由坚实、粉红色迅速变软和呈紫绀色,临床表现为血尿、少尿或无尿、高热、移植肾区疼痛。多由于ABO血型不符,或受肾者预先形成针对供者T细胞HLA抗原的抗体,使移植肾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肾小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移植肾坏死。病变为不可逆性,此时只能将移植肾切除,等待再次移植。 (2)加速性排斥反应:一般发生在肾移植术后2~5天。术后一段时间移植肾功能和血肌酐趋于恢复,有些患者的肾功能已恢复正常,而突然发热39℃以上,伴有乏力、恶心、腹胀、肾区胀痛,并出现明显的血尿,继而少尿、无尿,肾功能很快减退至丧失。此类排斥反应一种是见于亲属肾移植,当输供者特异性血液后,受者产生直接针对供者T细胞HLA Ⅰ级抗原的抗体而发生反应;一种是受者体内有针对低水平的抗HLA Ⅱ级抗原的抗体,抗原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反应;还有一种可能是受者有抗供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抗体。一旦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可试用甲基强的松龙、抗淋巴细胞制剂或血浆置换术,有时可逆转,但常发生第2、3次类似反应,若处理无效,也只能尽早切除移植肾。 (3)急性排斥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排斥反应。多发生在术后早期,早则5天至3个月,迟则术后10年。主要表现为低热(多在38℃以下),尿量逐渐减少,体重增加,移植肾区肿大和压痛,腹胀,血压升高,血肌酐上升,出现蛋白尿等。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性免疫反应,病理学上根据损伤涉及的组织结构可分为间质型和血管型两个类型。前者以细胞免疫为主,后者以体液免疫为主,但常可同时存在。急性排斥反应一旦诊断明确,要立即使用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治疗或使用抗淋巴细胞抗体制剂,可抑制免疫反应使病情逆转。大部分的急性排斥反应在积极的抗排斥治疗下能够逆转,并恢复正常的肾功能。 (4)慢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半年以上,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酷似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渐进性损害,血肌酐逐渐升高,并伴有蛋白尿、高血压和贫血,移植肾体积缩小,皮质变薄。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理尚不明确,可能是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肾单位进行性损伤和减少所致,病理改变为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小动脉狭窄且闭塞,使肾小球丧失功能。慢性排斥反应目前尚无方法逆转,是移植肾失去功能的主要原因。

2、肾移植术后感染: 感染是肾移植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原因,移植后1年内发生率50%-70%,死亡率3%-10%,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广泛、复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原虫等,但以细菌为主,可以为混合感染。近年来由于新型抗生素的应用和对各种感染监控的不断完善,使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而病毒的感染发生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病情复杂并且进展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后治疗难度加大,死亡率高,是肾移植术后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感染类型有:细菌感染、病毒(CMV)感染、真菌感染、结核感染、支原体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或者出现几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给临床的诊段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肾移植术后其他感染部位较常见的有: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病毒性肝炎),皮肤粘膜感染(疱疹病毒感染),颅内感染等。在感染期间,移植肾功能的保护是决定感染转归的主要因素,如何在控制感染的前提下有效保护移植肾功能是治疗的难点。

3、移植后糖尿病:移植后糖尿病是一种发作特点、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都具有特殊性的糖尿病。除了部分肾移植患者术前糖尿病病史、糖耐量异常等因素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CNI类药物的应用也是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非药物治疗,即饮食控制和锻练不能充分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就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并结合监测的血糖情况进行药物种类的选择,必要时加用短效或长效胰岛素。

4、肾移植术后高血压: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是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的肾移植患者,移植功能衰竭、心血管病残、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移植术后高血压是由原病肾、肾动脉狭窄、排异反应、免疫抑制剂及其他药物等多因素造成的。肾移植术后近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90%,稳定期约为60-70%。 术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胰岛抵抗、肥胖、高血脂、左心室肥厚、缺血性心脏病、细胞外液容量增多、移植肾功能减退、免疫抑制剂等。移植肾功能障碍预示晚期高血压,术前多次输血可降低HT的危险。再次移植、配型、急性排异不增加高血压的危险。病因可分为受者原因(原病肾、高血钙、移植红细胞增高症等),移植肾原因(排异反应、移植肾动脉狭窄、移植肾复发或新发肾脏病),免疫抑制剂(CsA、糖皮质激素),原发性高血压复发,高血压病供者的供肾传递等。 在治疗上多数患者单一药物治疗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程度,需联合用药,目标是术后近期血压降至160/190 mmHg以下,中远期降至140/90 mmHg以下。策略:①严重的高血压,如200/120 mmHg,需迅速处理;②降压治疗应逐渐缓慢,以达到理想的程度,过快和过强的降低血压,可导致器官缺血;③一类药物无法控制血压,应更换另一类,或加用另一类;④应用的药物品种越少,药物之间不良的相互作用就越少;⑤如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之间不良相互作用,应更换另一类。 药物治疗时选择药物的标准:①有效降低血压;②与免疫抑制剂合用时,不增加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③减少高血压所伴发的中风、心肌梗塞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④无肝肾毒性;⑤对所有人种均有效;⑥对血糖、血脂和心率无不良影响;⑦易于调整用法;⑧不引起耐受;⑨价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于预防免疫抑制剂引起的慢性肾毒性、以及慢性排异反应有益。

5、移植肾肾炎复发:肾移植患者可出现蛋白尿等肾小球肾炎的表现。尽管免疫抑制剂不断发展,使移植肾的排异反应发生频率减少和严重程度减轻,但移植肾肾炎仍有发生。由于许多患者缺少完备的重复肾活检资料,要准确评估各种肾脏病的复发率及新发比率是非常困难的,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微量蛋白尿、血肌酐的轻微上升、尿红细胞(+)等。 肾移植是移植单肾,因为去除了神经,肾内血流状态及调节机制发生了变化。由于肾机能代偿,移植后肾血流量增加、肾脏增大、神经介导的肾内血流调节不充分,可能更多地将较高血管内压传递给肾内血管系统。另一方面,作为免疫学背景,除同卵双生者之间肾移植外,肾移植后均有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性。由于排斥反应直接损害构成肾脏的血管、肾小管、肾小球等,有可能出现各种肾脏结构成分的抗原,而且接受肾移植的病例多数原发病是肾小球肾炎,具有容易发生肾小球肾炎的体内环境和遗传背景,从而成为移植后肾小球肾炎复发的危险因素。肾移植后接受的免疫抑制疗法对肾小球肾炎的复发有一定阻止或抑制作用,可修饰组织损害使对复发性肾小球肾炎呈现出与原肾疾病略有差异的肾炎。较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等。 6、慢性移植肾失功:慢性移植肾失功是指肾移植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的移植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种病理过程,过去被称为慢性排斥反应。然而,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都参与了这个病理过程,其组织病理改变是非特异性的,包括动脉硬化、肾小球各种病灶、周围肾小管和毛细血管内膜增生、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显然慢性排斥反应不能准确地反应这些情况。近年来人们常用“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或不全”、“慢性移植肾病”、“慢性移植肾失功”来描述这一情况。导致移植肾失功的原因当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急性排斥反应。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的年代,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已不再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常常没有任何征兆的发生。早期发现并及时、彻底扭转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可以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从理论上讲频繁的进行移植肾活检或细针穿刺可以发现并确诊急性排斥反应,但多数患者不愿意反复地在珍贵的移植肾上穿刺。一般来讲,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定期复查肾功能,来发现移植肾功能的改变。 其次需要注意的就是免疫抑制剂的肾毒性。现在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已经成为免疫抑制方案的重要成分,并被广泛应用,不幸的是二者均具有肾毒性。这种肾毒性同样可以通过定期复查肾功能来发现。一旦确诊,则需要及时调整药物的用量,即使是免疫抑制剂用量微小的变化也可以导致肾脏功能的明显改变。 7、其他:泌尿系梗阻,移植肾动脉狭窄等也是导致移植肾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部分移植肾功能损害甚至是可以完全逆转的。 最后慢性移植肾损害也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之一,最早可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通过对肾功能的连续检验可以发现肾功能的微小变化。虽然它的真正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认为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减少尿蛋白,治疗高脂血症,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可以延缓移植肾损害的进程。定期复诊有助于发现移植肾功能损害,一旦发现,则一定要检查清楚肾功能损害的原因,并进行系统的治疗。

四、专家介绍

  潘光辉教授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广州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中国透析移植协会(CDTA)委员,广东省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器官移植当代视点》(中文版)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州科技专家库专家。1983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泌尿外科,获硕士学位;1989年至2001年任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器官移植近30年,具有2000多例肾移植管理经验,亲自完成了1000余例肾脏移植;主刀200余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供受体手术成功率为100%,居全国之首;完成了广东省第二例胰肾联合移植。具有丰富的血液透析经验(万余例血透无并发症)和精湛的器官移植技术,特别在复杂的供受体手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为国内近二十家医院的肾脏移植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很高的声望。完成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发表了高水平的医学论文60多篇。特别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2001年主持开创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器官移植中心工作,使本院器官移植走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前列,每年肾移植量140例左右,手术成功率几近100%,1年人肾存活率98%以上,潘教授具有崇高的医疗道德,待病人如亲人,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专家门诊时间:预约。
 
   
  廖德怀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85年7月毕业于中国著名高等医科学府—湘雅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广州中山医学院工作,1989年调至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作至今。从事泌尿、男性外科、器官移植工作24年,成功完成近800例肾脏移植,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完成亲属供体肾脏移植近100例,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参与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数十例。具有丰富的器官移植经验,精湛的器官移植技术,发表高水平医学论著数十篇。廖德怀副教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广州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会和秘书,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病区区长。 专家门诊时间:预约。
   
  陈正、副主任医师 199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泌尿外科、器官移植临床和研究工作12年,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活体亲属供肾移植、肝脏移植方面具有相当经验。具有500例以上的肾移植手术和管理经验,能全面处理其相关并发症和疑难手术;协助完成了我院全部肝脏移植手术和全部术后管理。在肝移植上能熟练完成供肝切取、修整等手术;对于活体供肾移植,能完成供肾切取、植肾手术。本中心的活体供肾移植居全国前列,成功达100%。本人在临床研究上,已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二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研,发表了多篇医学论著。本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学宗旨,铸就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博大的医学胸怀和爱心,愿为救治每一位患都奉献自我。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五、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

到2008年底止,发表论文、论著近百篇,潘光辉教授已完成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的主要方向是器官移植和免疫耐受的诱导。 2005年和2008年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一届和第二届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科室医生 更多

医生推荐

枣庄市立医院广元市中医院济南中山肝病医院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南市民族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手足外科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齐鲁花园医院济南市历下区第三人民医院山东水利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山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