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线科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科包括X线、CT、MR、平板DSA、现代化介入导管室及介入病房,在学科带头人杨海山教授的领导下,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近十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该科室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员6人,副高职称人员8人,中级职称27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1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在读3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8人。该科室拥有多排CT、1.5T超导MRI、平板DSA、DR、CR、普通X线机、PACS网络系统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学影像设备。X线、CT、MRI融为一体的影像检查,可达到高效、准确的诊断。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与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相结合是该学科的优势。在介入放射学、医学影像工程技术、比较影像诊断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该学科有5个主要研究方向:1、肿瘤早期影像诊断、门脉高压的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的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为杨海山教授,硕士生导师有:柳林、王天蔚;2、骨骼及神经影像诊断,研究硕士生导师有:来颖、韩邕;3、心血管与胸部影像诊断研究,硕士生导师为 杨淑琴;4、腹部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研究,硕士生导师有:赵永生、韩学峰;5、成像新技术及影像质量控制研究,硕士生导师有:刘景鑫。 该学科有3个相关科研机构:1、1996年吉林省科委批准成立吉林省介入放射学研究所,杨海山教授任所长;2、2004年吉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吉林省医学影像研究室,杨海山教授任主任;3、吉林省卫生厅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杨海山教授任主任 4、2005年吉林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吉林省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景鑫任主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该科室拥有多媒体投影仪、微机、胶片扫描仪等高档教学设备。承担本科生、进修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学和科研任务。培养博士生29名,硕士生30余名,近5年培养进修医生100余名。2001年有3名医生通过国家出国人员考试,2000年编写了医学影像班教学计划,编写卫生部视听教材4部,承担卫生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3次,2005年出版吉林大学研究生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上、下册。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攻关、卫生部、省计委重点攻关课题、省科委及省卫生厅课题二十余项,获得科研经费百余万元。获市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论著10余部,开展了影像诊断与介入新技术。介入放射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介入病房始创于1988年,是国内首批开展介入治疗的临床科室之一,杨海山教授是东北三省较早开展介入放射学的专家。介入病房现配备病床20张,医护人员15人,拥有两个国内一流的万级层流手术间及美国GE全数字平板DSA一台、日本岛津双C臂DSA一台,年收治患者500余例次,年手术量700余例次。干细胞靶向移植、门脉高压分流术、颌面部血管畸形栓塞治疗等多项技术居国内领先行列,先后获得吉林省医疗成果奖10余项。现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年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4名,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介入门诊,介入病房在外科楼一楼西侧。介入具有微创,靶向,高效的技术优势。其治疗范围包括:[急 症]:消化道出血,急性脑梗塞,肝、脾、肾破裂出血,盆腔脏器破裂出血。[良性疾病]:肝肾囊肿、肝血管瘤、症状性子宫肌瘤、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食道良性狭窄、食管气管瘘,肺动静脉瘘、门脉高压、动脉瘤、动脉狭窄、静脉血栓、布-加综合症、肠道狭窄、椎体骨质疏松、椎体血管瘤、腰间盘突出、颌面部血管畸型、咯血。[恶性疾病]:原发性肝癌,中心性肺癌,肾癌,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恶性食管狭窄,恶性气管狭窄,恶性梗阻性黄疸,椎体转移癌。
科室医生 更多
医生推荐
头颈部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及功能重建,腮腺、颌下腺肿瘤规范化手术, 颈部先天性及神经源性肿瘤手术,颌面颈部软组织感染性疾病治疗,扁桃体炎、咽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鼻息肉、声带息肉、鼾症,耳聋,耳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