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电诊科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电诊科自成立以来,是吉林省最早开展超声诊断的医院之一,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科室设施及仪器设备优良,拥有多台目前世界顶级超声诊断设备。科室诊疗实力雄厚,目前介入超声诊断及介入诊断、治疗位于省内领先,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历届主任代汉标教授、刘文海教授、程绍云教授、王棉教授、白旭东教授(现任)的带领下科室日益壮大,目前在岗人员28人,正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讲师5人,住院医师6人,技师4人,住培人员5人;其中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5人,培养硕士生30余人,全科50岁以下医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承担了卫生部、卫生厅、省、市科委及省教委的多项课题,发表文章数百篇。承担了医学影像专业、成人教学、临床本科生、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及全英教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承担全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心脏、腹部、血管、小器官、胃超声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年检查量逾十五万例,其中大量为国内疑难病例的会诊,年穿刺介入人次两千余例。能够满足临床需求,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患者,作为平台科室,本科与其他科室联系紧密,积极推动多学科合作。
已开展的医疗项目:
1.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腹部及四肢血管的应用。
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浅表器官的临床应用。
4.超声引导下肝、脾、肾、腹膜后及浅表器管等实质性病变的穿刺活检。
5.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的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
6.超声引导下对扩张的胆管或积水的肾盂行置管减压。
7.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8.肝脓肿、腹腔脓肿等超声引导下抽吸注药或引流治疗。
9.胃肠助显超声在临床的应用。
10.超声造影在腹部、浅表器管的应用。
现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项目: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颈部和四肢等外周血管方面的应用。
血管超声诊断是超声医学领域重要的分支,是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病变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可实时清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管腔内径、有无动脉硬化斑块,而且能直观形象的显示血流方向、速度,有无血流紊乱和异常通路,可判断血管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已成为心脑、血管临床不可缺少的常规诊断工具。直接影响着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处理决策,如动脉粥样硬化和闭塞性疾病的早期监测及治疗;近段动脉闭塞对远端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脑血管的微栓子检测等。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肺栓塞发现栓子来源;对及早发现各种手术及血管内操作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血管术后评估治疗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在门诊及病房各设一台世界先进超声诊断仪,均全天检查,李彤副教授为血管超声组带头人,带动全科血管超声飞速发展,每年平均门诊及住院病人接诊量已上1.7万人次。
2. 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配合心血管外科开展的工作有:
(1)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
(2)经胸微创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经胸微创伤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中引导;
(3)瓣膜成形术的术中评价;
(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功能评价;
(5)曾参与我院第一例心脏移植的术前及术中超声心动图评价。
配合心血管内科开展的工作有:
(1)心脏同步性治疗的评价;
(2)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及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中监测与评价;
(3)心房纤颤病人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4)冠心病人整体及局部心功能评价。
多年来,在吕冬梅教授和王峻松副教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与临床密切合作,心脏超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介入性超声:介入性超声即为微创诊疗方式的一种,是指在实时超声影像监视下,将穿刺针或导管准确地插入到人体内各种病变脏器或组织内,进行穿刺抽液、组织学活检,置管引流及肿块消融等各种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既往很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甚至一些单纯外科很难解决的病例,目前都可以由超声介入微创完成,既减少了创伤,明显缩短恢复时间,又大幅节约了费用,重复性强,其效果可完全媲美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在赵艳秋教授及吕冬梅教授的带领下,已组成了一支成熟的介入超声队伍,我科介入超声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年介入穿刺量可达2000例,主要完成有超声引导下肝、脾、肾、腹膜后及浅表器管等实质性病变的穿刺活检;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的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超声引导下对扩张的胆管或积水的肾盂行置管减压;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肝脓肿、腹腔脓肿等超声引导下抽吸注药或引流治疗。超声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我院临床各科室诊疗中极其重要的辅助手段。
4.胃肠助显超声在临床的应用
胃超声造影技术是一项无痛、无创、方便、快捷、可重复性强的胃部检查方法。适用于胃部疾病的初步筛查,是健康体检的首选方法作为除胃镜以外的胃部检查,被临床广泛应用。此项检查还适用于患有心脏病不适于做胃镜的患者以及不能承受胃镜的老年患者。胃超声造影作为胃镜检查的有益补充,发展迅速,目前在我院彩超室,每年能为近一万例患者进行检查,并能够发现胃部肿瘤、胃部溃疡、糜烂性及浅表性胃炎等炎性病变,对胃部的蠕动功能能够准确评价。在白旭东主任的带领下,经过长时间的经验及病例积累,使我科胃超声造影技术稳步发展,也得到超声同仁及患者的认可,去年9月,中国超声医学会工程学会在我院电诊科成立了东北三省首家“胃肠超声技术培训交流基地”,为胃超声造影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一个平台,定期都有各省市的超声工作者来我院电诊科学习此项技术。
5.超声造影在腹部、浅表器管的应用
临床造影增强技术是现代影像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可通过造影剂凸显病变的位置、形态剂其生物学特征。超声造影(CEUS)技术克服了常规超声的局限性,显著提高了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扩大了超声显像的应用范围。
超声造影最早用于肝脏病变的诊断,其诊断率可与其他影像增强扫描持平。具体适应症:1、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2、普通超声上显示不清的病变,或者其他影像检查发现病变但普通超声未能显示。CEUS可提高检测病变的敏感性并进一步做出定性诊断,或在CEUS引导下进行组织活检、介入治疗,或者普通超声检查疑似存在病变,可用CEUS予以确认或排除。3、移植肝,全面评估受体和供肝血管的解剖和通畅程度,以及随访中肝内出现的异常病变。4、肝脏肿瘤消融治疗的监测。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除主要应用于肝脏外,已被用于甲状腺、乳腺、胰腺、脾脏、肾脏等多脏器病变的诊断,给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依据。另外,超声造影对肝脏、脾脏、肾脏外伤的诊断效果佳,可明确损伤区,已成为国内部分医院外伤的首选检查。我科超声造影在白旭东主任的带领下以及临床各科室的配合协助下已逐步走入正轨。
已开展的医疗项目:
1.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腹部及四肢血管的应用。
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浅表器官的临床应用。
4.超声引导下肝、脾、肾、腹膜后及浅表器管等实质性病变的穿刺活检。
5.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的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
6.超声引导下对扩张的胆管或积水的肾盂行置管减压。
7.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8.肝脓肿、腹腔脓肿等超声引导下抽吸注药或引流治疗。
9.胃肠助显超声在临床的应用。
10.超声造影在腹部、浅表器管的应用。
现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项目: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颈部和四肢等外周血管方面的应用。
血管超声诊断是超声医学领域重要的分支,是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病变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可实时清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管腔内径、有无动脉硬化斑块,而且能直观形象的显示血流方向、速度,有无血流紊乱和异常通路,可判断血管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已成为心脑、血管临床不可缺少的常规诊断工具。直接影响着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处理决策,如动脉粥样硬化和闭塞性疾病的早期监测及治疗;近段动脉闭塞对远端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脑血管的微栓子检测等。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肺栓塞发现栓子来源;对及早发现各种手术及血管内操作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血管术后评估治疗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在门诊及病房各设一台世界先进超声诊断仪,均全天检查,李彤副教授为血管超声组带头人,带动全科血管超声飞速发展,每年平均门诊及住院病人接诊量已上1.7万人次。
2. 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配合心血管外科开展的工作有:
(1)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
(2)经胸微创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经胸微创伤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中引导;
(3)瓣膜成形术的术中评价;
(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功能评价;
(5)曾参与我院第一例心脏移植的术前及术中超声心动图评价。
配合心血管内科开展的工作有:
(1)心脏同步性治疗的评价;
(2)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及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中监测与评价;
(3)心房纤颤病人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4)冠心病人整体及局部心功能评价。
多年来,在吕冬梅教授和王峻松副教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与临床密切合作,心脏超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介入性超声:介入性超声即为微创诊疗方式的一种,是指在实时超声影像监视下,将穿刺针或导管准确地插入到人体内各种病变脏器或组织内,进行穿刺抽液、组织学活检,置管引流及肿块消融等各种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既往很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甚至一些单纯外科很难解决的病例,目前都可以由超声介入微创完成,既减少了创伤,明显缩短恢复时间,又大幅节约了费用,重复性强,其效果可完全媲美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在赵艳秋教授及吕冬梅教授的带领下,已组成了一支成熟的介入超声队伍,我科介入超声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年介入穿刺量可达2000例,主要完成有超声引导下肝、脾、肾、腹膜后及浅表器管等实质性病变的穿刺活检;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的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超声引导下对扩张的胆管或积水的肾盂行置管减压;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肝脓肿、腹腔脓肿等超声引导下抽吸注药或引流治疗。超声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我院临床各科室诊疗中极其重要的辅助手段。
4.胃肠助显超声在临床的应用
胃超声造影技术是一项无痛、无创、方便、快捷、可重复性强的胃部检查方法。适用于胃部疾病的初步筛查,是健康体检的首选方法作为除胃镜以外的胃部检查,被临床广泛应用。此项检查还适用于患有心脏病不适于做胃镜的患者以及不能承受胃镜的老年患者。胃超声造影作为胃镜检查的有益补充,发展迅速,目前在我院彩超室,每年能为近一万例患者进行检查,并能够发现胃部肿瘤、胃部溃疡、糜烂性及浅表性胃炎等炎性病变,对胃部的蠕动功能能够准确评价。在白旭东主任的带领下,经过长时间的经验及病例积累,使我科胃超声造影技术稳步发展,也得到超声同仁及患者的认可,去年9月,中国超声医学会工程学会在我院电诊科成立了东北三省首家“胃肠超声技术培训交流基地”,为胃超声造影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一个平台,定期都有各省市的超声工作者来我院电诊科学习此项技术。
5.超声造影在腹部、浅表器管的应用
临床造影增强技术是现代影像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可通过造影剂凸显病变的位置、形态剂其生物学特征。超声造影(CEUS)技术克服了常规超声的局限性,显著提高了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扩大了超声显像的应用范围。
超声造影最早用于肝脏病变的诊断,其诊断率可与其他影像增强扫描持平。具体适应症:1、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2、普通超声上显示不清的病变,或者其他影像检查发现病变但普通超声未能显示。CEUS可提高检测病变的敏感性并进一步做出定性诊断,或在CEUS引导下进行组织活检、介入治疗,或者普通超声检查疑似存在病变,可用CEUS予以确认或排除。3、移植肝,全面评估受体和供肝血管的解剖和通畅程度,以及随访中肝内出现的异常病变。4、肝脏肿瘤消融治疗的监测。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除主要应用于肝脏外,已被用于甲状腺、乳腺、胰腺、脾脏、肾脏等多脏器病变的诊断,给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依据。另外,超声造影对肝脏、脾脏、肾脏外伤的诊断效果佳,可明确损伤区,已成为国内部分医院外伤的首选检查。我科超声造影在白旭东主任的带领下以及临床各科室的配合协助下已逐步走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