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及时提供各种类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危重病人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单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4年成为广西临床重点专科。一病区成立于1999年,是广西率先进行专科配置的现代化ICU;于2005年科室环境以及医疗设备得到进一步完善:配备有中央层流净化系统、医用导控系统、Drager吊塔设备带系统、Siemens中央监护系统,拥有美国PB840、7200,德国西门子,美国Bear等呼吸机进行有效呼吸支持,拥有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仪、各种输液泵、微量泵、鼻饲泵、颅脑降温仪、除颤仪、纤维支气管镜、血糖仪、胰岛素泵、血气生化监测仪等,为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危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目前有14个治疗单元,医护人员40余人。该科主任熊滨为中国病生学会危重病学专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广西医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内科学会委员。医疗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6名。该科室是由医院严格挑选出来的优秀临床医护人员组成,具备团结协作、奉献进取的精神,技术和业务能力在广西处于领先水平。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有创、无创以及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功能监测、机械通气及其过程中纤支镜诊疗是该科重要技术。应用以上这些技术已成功抢救了大量危重症病人,如: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肺脑复苏、中毒等。
作为区内率先发展起来的现代化ICU,积极参加国内外ICU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不断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培养是该科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举办以及参与区内急危重症培训班、进修学习等形式培训大量ICU医护人员,指导区内基层医院ICU建设,并与基层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和学术联系,帮助他们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协助他们开展新技术,从而推动了全区ICU的发展。
科研方面,该科室基本完成科技厅及卫生厅课题《危重患者合并SAS的相关临床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在感染性休克并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的基础应用研究》、《利多卡因在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应用》等科研项目,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ractaalkine 参与脂多糖介导的急性肺损伤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参与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脓毒症规范化集束治疗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先后在核心及国家级期刊杂志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该科逐渐成为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
科室部分先进诊疗技术介绍:
1、 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手段,是该科于2003年率先在区内ICU中常规开展的治疗项目,该科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全区范围内唯一独立开展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ICU,拥有丰富的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经验,能及时有效地开展临床抢救工作,延长了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时间窗,提高了生存率。
2、 机械通气过程中纤支镜诊疗技术,是另一项该科室先于区内其他ICU开展的诊疗手段,此项目该科于2001年开展以来,有效的改善了长期卧床、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深部分泌物引流及相关疾病治疗的问题,目前已成为该科室的常规诊疗项目之一。
3、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ICU单位中非常重要的监测手段,该科同样是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有创、无创以及微创心排量监测的ICU,此项监测可以针对危重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进行直观量化的客观评价;结合血气分析,还可进行全身氧代谢的监测,为有效的维持患者全身容量负荷稳定,指导容量复苏提供了直观的循证医学证据,该科引进有无创心功能监测仪,减少了长期留置有创三腔导管的并发症,增加了监测的密度,更及时有效的反映出危重患者的临床信息。新引进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 ( PiCCO) 监护仪(PiCCO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 它采用经肺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 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在容量监测方面从压力监测发展为容量监测, 减少了干扰容量判断的因素, 同时还能监测血管外肺水情况, 具有微创性、科学性、简便性等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所不能比拟的优点。PICCO 是该科于2010年率先在广西区内ICU中常规开展的治疗项目,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患者,如休克、脓毒血症、肺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PiCCO 监测的参数包括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几个方面: ①前负荷指标: 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 (MAP) 、胸内血容量 及 指 数( IT BI)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及指数 ( GEDI) 、每搏量变化 (SVV) ; ②后负荷指标: 外周血管阻力及指数 ( SVRI) ; ③心脏收缩功能指标: 心输出量及指数 ( CI) , 心功能指数(CFI) 、全心射血分数 ( GEF) 、PCCO 及指数(PCCI) 、每搏量 (SV) 及指数 (SVI) ; ④肺水指标: 血管外肺水及指数 ( E LWI)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 。以上参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完整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为指导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与以往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相比,PiCCO 监护仪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①导管放置过程更简便, 损伤更小, 只需一条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条动脉通路, 无需使用右心导管, 并可避免一系列致命的并发症, 如心脏或瓣膜损伤、动脉破裂或出血、导管打结等; ②特殊的动脉导管更经济, 留置时间可达 10 d ; ③可以连续提供高度特异的变量, 如外周血管阻力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等, 以及可量化的数据, 如胸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 较 Swan - G anz 导管更能完整地反应血流动力学状态, 提高危重患者医疗处理的有效性, 减少医疗费用; ④使用更简便, 各类参数结果直观、明了, 方便应用于临床。实践证实,PiCCO是一种简便、 安全、 准确的监护系统,它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4、 目前各型号由计算机控制智能化多功能型呼吸机可提供有创机械通气以及无创机械通气,性能完善、安全性好,有效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挽救或延长患者生命。特别是对临床常见危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上,该科基于对ARDS的病理生理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认识,开展一系列新的肺通气策略:使用肺保护及肺复张方法,有效、早期地对ARDS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了积极的呼吸支持。
5、 Drager吊塔设备带系统的使用加强了ICU床单位患者及设备管理,为外接设备的使用提供便利性;设备带的干、湿分区,有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危重病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以治疗和研究危重病为宗旨的专业科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4年成为广西临床重点专科。二病区始建于1996年,1999年9月正式成为独立临床科室,2003年5月正式迁入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层流洁净病房。目前拥有18张床位,担负着全院外科危重病人的治疗、抢救工作。
目前,ICU共有医护人员51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护士人员37名,护理员7名。大部分人员均在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医院ICU学习深造,是一支敬业爱岗、技术一流的重症监护专业的医护队伍,在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各种大型手术后生命和脏器功能支持等方面,特别是急性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的急危重症抢救方面达到区内领先水平。
该科除了能对各类危重病人进行连续的动态的生命体征监测、动态的酸碱平衡血气分析监测、肝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血糖监测、免疫功能监测、营养状况监测及部分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外,还能对有必要的危重病人进行有创的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等。通过这些动态、定量的监测,捕捉病人瞬间的变化,根据变化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危重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该科各级医师均能熟练地进行各种动、静脉穿刺插管、快速熟练进行气管插管,近年还开展了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熟练地应用各种有创或无创的机械通气技术对病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应用可控性镇静、镇痛技术缓解危重患者的恐惧和痛苦,并抑制各种不良应激反应,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措施,使病人渡过难关,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该科拥有万级层流洁净病房,美国PB840呼吸机、德国德尔格、西门子牌呼吸机、美国GE公司先进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多功能除颤仪、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微量推注泵、微量输液泵、微量血糖仪、多功能血气分析仪、空气消毒机、床单位消毒机等一批先进的设备,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图、氧饱和度、微量血糖等监测,为严密观察病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ICU主要收治对象是:1.急性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的急危重症患者;2.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3.心肺复苏后高级支持治疗;4.某个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5.重症感染、脓毒血症、重症休克及中毒病人;6.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
研究方向:重症创伤救治、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及重症感染治疗。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4年成为广西临床重点专科。一病区成立于1999年,是广西率先进行专科配置的现代化ICU;于2005年科室环境以及医疗设备得到进一步完善:配备有中央层流净化系统、医用导控系统、Drager吊塔设备带系统、Siemens中央监护系统,拥有美国PB840、7200,德国西门子,美国Bear等呼吸机进行有效呼吸支持,拥有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仪、各种输液泵、微量泵、鼻饲泵、颅脑降温仪、除颤仪、纤维支气管镜、血糖仪、胰岛素泵、血气生化监测仪等,为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危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目前有14个治疗单元,医护人员40余人。该科主任熊滨为中国病生学会危重病学专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广西医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内科学会委员。医疗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6名。该科室是由医院严格挑选出来的优秀临床医护人员组成,具备团结协作、奉献进取的精神,技术和业务能力在广西处于领先水平。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有创、无创以及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功能监测、机械通气及其过程中纤支镜诊疗是该科重要技术。应用以上这些技术已成功抢救了大量危重症病人,如: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肺脑复苏、中毒等。
作为区内率先发展起来的现代化ICU,积极参加国内外ICU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不断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培养是该科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举办以及参与区内急危重症培训班、进修学习等形式培训大量ICU医护人员,指导区内基层医院ICU建设,并与基层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和学术联系,帮助他们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协助他们开展新技术,从而推动了全区ICU的发展。
科研方面,该科室基本完成科技厅及卫生厅课题《危重患者合并SAS的相关临床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在感染性休克并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的基础应用研究》、《利多卡因在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应用》等科研项目,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ractaalkine 参与脂多糖介导的急性肺损伤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参与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脓毒症规范化集束治疗及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先后在核心及国家级期刊杂志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该科逐渐成为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
科室部分先进诊疗技术介绍:
1、 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手段,是该科于2003年率先在区内ICU中常规开展的治疗项目,该科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全区范围内唯一独立开展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ICU,拥有丰富的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经验,能及时有效地开展临床抢救工作,延长了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时间窗,提高了生存率。
2、 机械通气过程中纤支镜诊疗技术,是另一项该科室先于区内其他ICU开展的诊疗手段,此项目该科于2001年开展以来,有效的改善了长期卧床、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深部分泌物引流及相关疾病治疗的问题,目前已成为该科室的常规诊疗项目之一。
3、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ICU单位中非常重要的监测手段,该科同样是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有创、无创以及微创心排量监测的ICU,此项监测可以针对危重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进行直观量化的客观评价;结合血气分析,还可进行全身氧代谢的监测,为有效的维持患者全身容量负荷稳定,指导容量复苏提供了直观的循证医学证据,该科引进有无创心功能监测仪,减少了长期留置有创三腔导管的并发症,增加了监测的密度,更及时有效的反映出危重患者的临床信息。新引进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 ( PiCCO) 监护仪(PiCCO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 它采用经肺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 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在容量监测方面从压力监测发展为容量监测, 减少了干扰容量判断的因素, 同时还能监测血管外肺水情况, 具有微创性、科学性、简便性等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所不能比拟的优点。PICCO 是该科于2010年率先在广西区内ICU中常规开展的治疗项目,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患者,如休克、脓毒血症、肺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PiCCO 监测的参数包括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几个方面: ①前负荷指标: 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 (MAP) 、胸内血容量 及 指 数( IT BI)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及指数 ( GEDI) 、每搏量变化 (SVV) ; ②后负荷指标: 外周血管阻力及指数 ( SVRI) ; ③心脏收缩功能指标: 心输出量及指数 ( CI) , 心功能指数(CFI) 、全心射血分数 ( GEF) 、PCCO 及指数(PCCI) 、每搏量 (SV) 及指数 (SVI) ; ④肺水指标: 血管外肺水及指数 ( E LWI)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 。以上参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完整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为指导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与以往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相比,PiCCO 监护仪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①导管放置过程更简便, 损伤更小, 只需一条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条动脉通路, 无需使用右心导管, 并可避免一系列致命的并发症, 如心脏或瓣膜损伤、动脉破裂或出血、导管打结等; ②特殊的动脉导管更经济, 留置时间可达 10 d ; ③可以连续提供高度特异的变量, 如外周血管阻力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等, 以及可量化的数据, 如胸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 较 Swan - G anz 导管更能完整地反应血流动力学状态, 提高危重患者医疗处理的有效性, 减少医疗费用; ④使用更简便, 各类参数结果直观、明了, 方便应用于临床。实践证实,PiCCO是一种简便、 安全、 准确的监护系统,它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4、 目前各型号由计算机控制智能化多功能型呼吸机可提供有创机械通气以及无创机械通气,性能完善、安全性好,有效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挽救或延长患者生命。特别是对临床常见危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上,该科基于对ARDS的病理生理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认识,开展一系列新的肺通气策略:使用肺保护及肺复张方法,有效、早期地对ARDS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了积极的呼吸支持。
5、 Drager吊塔设备带系统的使用加强了ICU床单位患者及设备管理,为外接设备的使用提供便利性;设备带的干、湿分区,有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危重病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以治疗和研究危重病为宗旨的专业科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4年成为广西临床重点专科。二病区始建于1996年,1999年9月正式成为独立临床科室,2003年5月正式迁入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层流洁净病房。目前拥有18张床位,担负着全院外科危重病人的治疗、抢救工作。
目前,ICU共有医护人员51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护士人员37名,护理员7名。大部分人员均在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医院ICU学习深造,是一支敬业爱岗、技术一流的重症监护专业的医护队伍,在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各种大型手术后生命和脏器功能支持等方面,特别是急性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的急危重症抢救方面达到区内领先水平。
该科除了能对各类危重病人进行连续的动态的生命体征监测、动态的酸碱平衡血气分析监测、肝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血糖监测、免疫功能监测、营养状况监测及部分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外,还能对有必要的危重病人进行有创的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等。通过这些动态、定量的监测,捕捉病人瞬间的变化,根据变化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危重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该科各级医师均能熟练地进行各种动、静脉穿刺插管、快速熟练进行气管插管,近年还开展了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熟练地应用各种有创或无创的机械通气技术对病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应用可控性镇静、镇痛技术缓解危重患者的恐惧和痛苦,并抑制各种不良应激反应,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措施,使病人渡过难关,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该科拥有万级层流洁净病房,美国PB840呼吸机、德国德尔格、西门子牌呼吸机、美国GE公司先进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多功能除颤仪、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微量推注泵、微量输液泵、微量血糖仪、多功能血气分析仪、空气消毒机、床单位消毒机等一批先进的设备,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图、氧饱和度、微量血糖等监测,为严密观察病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ICU主要收治对象是:1.急性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的急危重症患者;2.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3.心肺复苏后高级支持治疗;4.某个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5.重症感染、脓毒血症、重症休克及中毒病人;6.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
研究方向:重症创伤救治、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及重症感染治疗。
科室医生 更多
-
擅长: 多脏器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呼吸衰竭、重症感染、ARDS、心衰、急性肾衰、急性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高渗、酮症酸中毒、呼吸道消化道大出血及重症胰腺炎等急危重症的综合监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