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中医院护理咨询
广东省中医院护理学重点专科是以中医辨证施护模式的建立与研究、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慢性疾病的护理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广东省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同时,于2011年成为广东省静脉输液基地和危重症护理培训基地。
该专科队伍人数不断壮大,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现全院共有护士1577人,主任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37人,主管护师168人,硕士研究生28人,硕士生导师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9%。医院设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各1名,总护士长3名,科护士长10名,病区护士长84名。
近年来,护理队伍致力于专业内涵建设和护理科研能力的提升,由护理人员牵头主持校级及以上课题50多项,获各类成果奖近20项,获国家专利 4项,主编论著7部,参编论著11部,每年发表论文200多篇。
专科乘借心脑肾等国家重点专科这一契机,紧密配合医疗工作,在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辨证施护、病情观察、情志养生、护理疗效、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缩短病人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发挥极大作用,为病人提供了个性化的专业护理,保证了临床护理路径规范实施,推动了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
护理部先后成立了伤口小组、糖尿病护理小组、中医特色护理小组、安全护理小组、失禁康复护理小组、危重症护理小组、CRRT护理小组和骨科专科护理小组等11个专业护理小组,专科小组活跃于临床一线,解决了病人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了规范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管理模式。糖尿病、妇科、腹膜透析、伤口门诊、导管门诊的相继开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病人走进护理门诊,接受专业的诊疗与护理。护士们通过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护理指导,缩短了病人的康复周期,帮助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不断促使着专科护理水平的提升。
该院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每年主办国家级、省级中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学习班多期,获得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中医特色护理等方面总体水平已居国内中医院前列。开展的中医特色疗法有二十余种。对口支援帮扶的单位多家,年均接收进修护理人员超过150人次,使该学科在全省乃至全国、港澳台湾地区都享有盛誉。
该专科队伍人数不断壮大,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现全院共有护士1577人,主任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37人,主管护师168人,硕士研究生28人,硕士生导师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9%。医院设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各1名,总护士长3名,科护士长10名,病区护士长84名。
近年来,护理队伍致力于专业内涵建设和护理科研能力的提升,由护理人员牵头主持校级及以上课题50多项,获各类成果奖近20项,获国家专利 4项,主编论著7部,参编论著11部,每年发表论文200多篇。
专科乘借心脑肾等国家重点专科这一契机,紧密配合医疗工作,在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辨证施护、病情观察、情志养生、护理疗效、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缩短病人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发挥极大作用,为病人提供了个性化的专业护理,保证了临床护理路径规范实施,推动了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
护理部先后成立了伤口小组、糖尿病护理小组、中医特色护理小组、安全护理小组、失禁康复护理小组、危重症护理小组、CRRT护理小组和骨科专科护理小组等11个专业护理小组,专科小组活跃于临床一线,解决了病人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了规范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管理模式。糖尿病、妇科、腹膜透析、伤口门诊、导管门诊的相继开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病人走进护理门诊,接受专业的诊疗与护理。护士们通过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护理指导,缩短了病人的康复周期,帮助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不断促使着专科护理水平的提升。
该院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每年主办国家级、省级中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学习班多期,获得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中医特色护理等方面总体水平已居国内中医院前列。开展的中医特色疗法有二十余种。对口支援帮扶的单位多家,年均接收进修护理人员超过150人次,使该学科在全省乃至全国、港澳台湾地区都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