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 ·国内最早建立博士点—1981年 ·最早建立介入放射学病房规模最大—1991年 ·60年代初建立卫生部核准的放射学实验室 ·国内第一个卫生部影像学重点学科 ·国家教委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985”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 ·国家级影像医学继续教育基地 骨干力量 ·教授 6人 ·副教授 10人 ·主治医师和主管技师 17人 ·博士生导师 3人 ·硕士生导师 4人 ·CT和MRI上岗证:医生组 24人 技术组 15人
·中国癌症基金会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 1人 ·上海市卫生系统“医苑新星”1人
--------------------------------------------------------------------------------
·急诊常规放射 ·住院部常规放射 ·CT诊断 ·MR诊断 ·介入放射 (每年检查病人数愈10万人次介入治疗病人愈2000人次)
科室概况- 主要影像设备 --------------------------------------------------------------------------------
GE/Hispeed Advantage Spiral CT GE/Synergy CT ·1台MRI机 GE/1.5T signa ·2台心血管造影机(DSA) 1250mA Philips 800mA GE/ LCA ·2台数字化胃肠机 800~1000mA Shimadzu ·5台常规X线机 500~1000mA Shimadzu ·2台CR机 AGFA ·1台DR机 E-Com. 教学工作 --------------------------------------------------------------------------------
在读研究生共32名博士生12名硕士生20名
影像医学(放射诊断介入放射学)
每年接受50名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学习6个月至12个月
·承办全国学习班 1)全国CT诊断学习班已举办11届(每届80~120名) 2)全国介入放射学习班已举办6届(每届40~60名) 3)全国MRI诊断学习班已举办3届(每届30~40名)
科研工作 --------------------------------------------------------------------------------
市级和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累计24项科研经费逾266万元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资金6项卫生部科研资金5 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资金1项博士点基金5项九五攻关1项卫生部重点专业1项目前在研项目13 项,资金总数214.5万
科研工作- 近5年重大 科研成果 --------------------------------------------------------------------------------
2. 《腹部CT》 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7 3. 小肝癌的CT研究技术推广 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8 4. 《胸部颈面部CT》 华东地区优秀科技专著一等奖 1998 5. 无创血管成像临床研究 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9 6. 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九五攻关课题) 中华医学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 7. 小和微小肝癌影像学新技术及肝癌介入治疗新模式探讨 上海市医学二等奖 2002
--------------------------------------------------------------------------------
其中被 SCI 收录的有18篇 ·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共75篇
展望未来 --------------------------------------------------------------------------------
力争某些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小肿瘤影像学检出(SHCCSPCSRCSPC) ·肿瘤的介入治疗研究和血管介入研究 ·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的研究(CTAMRA) ·加强神经系统和骨肌肉系统疾病的研究
·争取成为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 ·争取上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 ·影像医学数字化发展(PACS和Telemedicine) ·加强学科合作 发展交叉学科创建边缘学科.争取双赢双利
在规模和人才结构素质方面跃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和充实第1梯队接班人3?4名具备博士学位以及教授或副教授职称 ·选拔和培养第2梯队接班人4?5名分批送到国外培训半年到一年 ·培养优秀青年骨干5?6名作为后备力量 ·强化竟争上岗引进高素质人才使有博士学位医生达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