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
一、科室基本情况
(一)科室沿革
神经内科的前身是综合内科学系神经科专业组,1992年建科并于2002年从大内科独立出来。初期病房设立于西一病区,有病床26张,医生9名,护士19名。98年增至30张。2003年搬迁至南三病房,床位增加为35张。2013年新院区建成,整体搬迁至回龙观院区八层西侧病房。现拥有42张病床,医师19名,护士16名,医技人员5名,科室秘书1名。目前新街口、回龙观院区均设有专家及普通门诊,脑电图室,回龙观院区增设肌电图室。2013年回龙观院区增设脑卒中专病门诊,2015年又先后增设头痛、睡眠障碍专病门诊。神内除了本科的日常诊疗工作,还承担全院会诊工作,协助其他科室解决疑难及专科问题。
历任主任:王金岩(1992-1996),孙玉衡(1996-2008)
现任主任:胡洪涛(2008-今)
(二)设备配置
实验室设备配置:日本产光电脑电及睡眠监测脑电图仪、美国产尼高力肌电图及诱发电位仪、德国产DWL型TCD仪、海斯曼心理CT单机系统及硬件(心理CT-2013A)、脑脊液细胞学显微镜、及部分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等辅助检查。
病房设备配置:建科初期仅有铝制病历夹、手摇离心机、放敷料的储槽、手工捻制的棉签、搪瓷治疗盘、人工搬运的沉重氧气瓶及当时最高级的设备-西门子900C呼吸机。经24年发展,科室逐步配置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复印机、神经肌肉治疗仪等设备。现在更拥有了中央监护信息系统(CIC Pro)、病人监护仪(DASH4000-高配9参数)、除颤仪(LIFEPAK20)、气道清除系统(VEST 104)、呼吸机(Savina)、自动心肺复苏器(LUCAS 2)、足底泵(SCD EXPRESS)、冰毯机、冰帽(P&C-A)、容积输液泵(Infusomat P)、营养泵(泰科)等配置高端的设备。
(三)专业技术
1、业务 熟练诊治各类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如急性脑血管病、常见脱髓鞘疾病、部分周围神经病和肌肉病以及神经系统变性病等)。
多年来我科治疗工作重点放在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t-PA溶栓治疗方面,设立卒中单元病房,在北京地区较早开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t-PA溶栓治疗。总体治疗效果好。
近几年来,结合我院骨科及本科室实际特点,工作重点又增加了脊髓相关疾病的诊疗。包括脱髓鞘性脊髓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孤立性脊髓炎等),感染性脊髓病(脊髓梅毒等),椎管内或髓内占位性病变(脊膜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炎性肉芽肿、淋巴瘤等),脊髓血管病(脊髓血管畸形、椎动脉夹层),副肿瘤相关脊髓病,营养代谢异常相关脊髓病,遗传性脊髓病,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少年型近端脊肌萎缩症),脊柱病变相关脊髓病变(平山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合并脊柱及脊髓病变、脊髓空洞症、脊髓栓系综合征)等。积累了丰富的脊髓相关疾病的诊疗经验,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人才梯队 截止2015年,神经内科拥有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0名,住院医师5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9名,护士6名。助理研究员1名。
(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
1、科研 神经内科多次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研究课题。已完成卫生部的“九五”攻关课题及国家科委“十五”攻关项目。开展多种新药的临床研究及实验工作,荣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2项。
2、专著、论文 参与编写专著3本;科室医护人员撰写论文80余篇;译文1本。
3、教学 70年代起参加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四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教学工作;并且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长学制教材《神经内科学》(主编余宗颐)的编写,该书2003年由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胡洪涛医师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4、人才培养 1996年孙玉衡医师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疗中心神经科及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神经科中心学习访问;2003年1-2月马志刚医师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TCD,2005年3-9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脑血管病介入治疗;2006年3-9月闫立荣医师在协和医院进修肌电图;2009年9-12月郭笑磊医师在北京宣武医院进修脑血管病急诊流程,2008年9月和13年9-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010年9月-2011年7月闫欣医师在瑞士伯尔尼大学Inselspital医院进修; 2012-2013年唐澍医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TCD微泡实验、TCD栓子检测; 2013年2月-2014年7月姜明医师在北医三院进修肌电图
(五)主要荣誉
集体:1996年获得北京市总工会颁发“护理先进集体”
个人:1994年崔跃明护士长获得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爱国立功标兵”
特色门诊
周一下午 睡眠障碍 周二下午 眩晕门诊
周四下午 中风预防、体检 周五下午 神经肌肉门诊
二、科室大事记
1、1992年3月从神经内科专业组脱离,正式建立神经内科。
2、2002年成功完成第一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
3、2003年3月我院首例非典病人在神内病房被确诊。神内全体医护人员自始至终坚守在隔离一线,以零感染率胜利完成抗击非典的工作。
4、2003年6月成功完成第一例静脉溶栓。
5、2004年9月成功完成第一例动脉溶栓。
6、2009年月成功完成第一例脊髓动静脉瘘栓塞术。
7、2013年1月28日神经内科顺利完成整体搬迁至回龙观院区工作,作为首批新院区运营科室当天收治住院患者14人。
8、2013年11月6日,回龙观院区增设神经内科急诊,脱离内科急诊独立出诊。
9、2013年至今神经内科相继增设“脑卒中专病门诊”、“头痛门诊”及“睡眠障碍门诊”。
10、先后诊治首例出现于本院的疑难杂症:2007年1月平山病、 2009年3月椎动脉夹层致延髓背外侧梗死、 2009年10月NONAKA肌病、 2010年7月不典型僵人综合征、 2010年8月威涅克脑病、 2010年9月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病例、 2010年10月Schtwarz-Jampel综合征同胞兄妹病例(国内第二例确诊病例)、 2011年5月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 2011年8月脊髓性肌萎缩(SMA)、 2012年4月亨廷顿病、 2013年7月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病例、 2013年12月抗富亮氨酸胶质瘤1蛋白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 2014年3月HIV感染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 2015年7月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 2015年10月抗AMPA受体脑炎。
(一)科室沿革
神经内科的前身是综合内科学系神经科专业组,1992年建科并于2002年从大内科独立出来。初期病房设立于西一病区,有病床26张,医生9名,护士19名。98年增至30张。2003年搬迁至南三病房,床位增加为35张。2013年新院区建成,整体搬迁至回龙观院区八层西侧病房。现拥有42张病床,医师19名,护士16名,医技人员5名,科室秘书1名。目前新街口、回龙观院区均设有专家及普通门诊,脑电图室,回龙观院区增设肌电图室。2013年回龙观院区增设脑卒中专病门诊,2015年又先后增设头痛、睡眠障碍专病门诊。神内除了本科的日常诊疗工作,还承担全院会诊工作,协助其他科室解决疑难及专科问题。
历任主任:王金岩(1992-1996),孙玉衡(1996-2008)
现任主任:胡洪涛(2008-今)
(二)设备配置
实验室设备配置:日本产光电脑电及睡眠监测脑电图仪、美国产尼高力肌电图及诱发电位仪、德国产DWL型TCD仪、海斯曼心理CT单机系统及硬件(心理CT-2013A)、脑脊液细胞学显微镜、及部分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等辅助检查。
病房设备配置:建科初期仅有铝制病历夹、手摇离心机、放敷料的储槽、手工捻制的棉签、搪瓷治疗盘、人工搬运的沉重氧气瓶及当时最高级的设备-西门子900C呼吸机。经24年发展,科室逐步配置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复印机、神经肌肉治疗仪等设备。现在更拥有了中央监护信息系统(CIC Pro)、病人监护仪(DASH4000-高配9参数)、除颤仪(LIFEPAK20)、气道清除系统(VEST 104)、呼吸机(Savina)、自动心肺复苏器(LUCAS 2)、足底泵(SCD EXPRESS)、冰毯机、冰帽(P&C-A)、容积输液泵(Infusomat P)、营养泵(泰科)等配置高端的设备。
(三)专业技术
1、业务 熟练诊治各类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如急性脑血管病、常见脱髓鞘疾病、部分周围神经病和肌肉病以及神经系统变性病等)。
多年来我科治疗工作重点放在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t-PA溶栓治疗方面,设立卒中单元病房,在北京地区较早开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t-PA溶栓治疗。总体治疗效果好。
近几年来,结合我院骨科及本科室实际特点,工作重点又增加了脊髓相关疾病的诊疗。包括脱髓鞘性脊髓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孤立性脊髓炎等),感染性脊髓病(脊髓梅毒等),椎管内或髓内占位性病变(脊膜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炎性肉芽肿、淋巴瘤等),脊髓血管病(脊髓血管畸形、椎动脉夹层),副肿瘤相关脊髓病,营养代谢异常相关脊髓病,遗传性脊髓病,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少年型近端脊肌萎缩症),脊柱病变相关脊髓病变(平山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合并脊柱及脊髓病变、脊髓空洞症、脊髓栓系综合征)等。积累了丰富的脊髓相关疾病的诊疗经验,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人才梯队 截止2015年,神经内科拥有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0名,住院医师5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9名,护士6名。助理研究员1名。
(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
1、科研 神经内科多次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研究课题。已完成卫生部的“九五”攻关课题及国家科委“十五”攻关项目。开展多种新药的临床研究及实验工作,荣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2项。
2、专著、论文 参与编写专著3本;科室医护人员撰写论文80余篇;译文1本。
3、教学 70年代起参加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四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教学工作;并且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长学制教材《神经内科学》(主编余宗颐)的编写,该书2003年由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胡洪涛医师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4、人才培养 1996年孙玉衡医师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疗中心神经科及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神经科中心学习访问;2003年1-2月马志刚医师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TCD,2005年3-9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脑血管病介入治疗;2006年3-9月闫立荣医师在协和医院进修肌电图;2009年9-12月郭笑磊医师在北京宣武医院进修脑血管病急诊流程,2008年9月和13年9-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010年9月-2011年7月闫欣医师在瑞士伯尔尼大学Inselspital医院进修; 2012-2013年唐澍医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TCD微泡实验、TCD栓子检测; 2013年2月-2014年7月姜明医师在北医三院进修肌电图
(五)主要荣誉
集体:1996年获得北京市总工会颁发“护理先进集体”
个人:1994年崔跃明护士长获得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爱国立功标兵”
特色门诊
周一下午 睡眠障碍 周二下午 眩晕门诊
周四下午 中风预防、体检 周五下午 神经肌肉门诊
二、科室大事记
1、1992年3月从神经内科专业组脱离,正式建立神经内科。
2、2002年成功完成第一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
3、2003年3月我院首例非典病人在神内病房被确诊。神内全体医护人员自始至终坚守在隔离一线,以零感染率胜利完成抗击非典的工作。
4、2003年6月成功完成第一例静脉溶栓。
5、2004年9月成功完成第一例动脉溶栓。
6、2009年月成功完成第一例脊髓动静脉瘘栓塞术。
7、2013年1月28日神经内科顺利完成整体搬迁至回龙观院区工作,作为首批新院区运营科室当天收治住院患者14人。
8、2013年11月6日,回龙观院区增设神经内科急诊,脱离内科急诊独立出诊。
9、2013年至今神经内科相继增设“脑卒中专病门诊”、“头痛门诊”及“睡眠障碍门诊”。
10、先后诊治首例出现于本院的疑难杂症:2007年1月平山病、 2009年3月椎动脉夹层致延髓背外侧梗死、 2009年10月NONAKA肌病、 2010年7月不典型僵人综合征、 2010年8月威涅克脑病、 2010年9月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病例、 2010年10月Schtwarz-Jampel综合征同胞兄妹病例(国内第二例确诊病例)、 2011年5月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 2011年8月脊髓性肌萎缩(SMA)、 2012年4月亨廷顿病、 2013年7月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病例、 2013年12月抗富亮氨酸胶质瘤1蛋白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 2014年3月HIV感染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 2015年7月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 2015年10月抗AMPA受体脑炎。
科室医生 更多
医生推荐
椎管内肿瘤的微创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后颅窝扩大成形术、各种原因造成的脊髓空洞症的个体化治疗、骶管囊肿、垂体瘤、脑膜瘤、颅骨缺损、颅骨肿瘤等
泌尿系结石、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等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擅长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在前列腺穿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专门从事冲击波治疗多年,对于体外冲击波碎石,冲击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及阴茎硬结症等疾病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