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由胡大一教授于1993年所创建,以融心内、心外科于一体的“心脏中心”模式建立的现代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心脏中心发展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融心内、心外一体为特色,突出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优势,以高血压发病机制为科研突破点,打造品牌学科。
目前,心脏中心共有员工204名,其中医生75位,包括正高主任医师22位,副主任医师21位,主治医师27位;其中博士36位,硕士31位。心脏中心共有床位135张,有普通病区3个,冠心病监护室(CCU)1个、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1个及导管室3个。年门诊量32万人次,收治病人8000人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2800余例和心律失常(房颤)导管消融手术600余台/年,多年来位于北京三甲医院前3位(居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之后),借助心脏中心心内、外科一体化优势,逐渐形成心外科微创手术加心内科介入手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新特色。心脏中心是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培养博士生5-8人,硕士生10-15人,博士后2-3人。近年来获得科研经费4500多万元,发表SCI论文近百篇,累计影响因子300余分,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连续4年保持在前20以内。现在已形成以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杨新春(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苏丕雄(心外科)、王乐丰(冠心病介入)、刘兴鹏(心律失常)、吕秀章(心脏超声)、钟久昌(高血压)、陈牧雷(心血管重症、心衰)、刘岩(心外科)、徐立(冠心病介入)等为核心的专家团队。
心脏中心于1995年在国内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多年来保持急诊PCI全国较领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领域,在国内开展多项新技术(包括药物洗脱支架、替罗非班冠脉内应用、远端保护装置、缺血后适应临床应用、合并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机械血栓抽吸、左主干闭塞开通策略等),处于全国较领先地位;急诊PCI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结果被2011年美国PCI指南所引用;急诊PCI在AMI再灌注治疗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借助心内、外一体,形成北京综合医院冠心病外科搭桥手术特色;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病人存活16年以上;心外科冠脉搭桥手术量400-500例/年,突出心外小切口搭桥技术,形成心内介入联合杂交手术和慢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特色。急重症患者治疗中常规开展各项循环、呼吸支持及血滤等技术常规应用于急重症救治,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血管危重患者病死率。心脏中心是全国较早开展射频消融治疗中心之一;在全国开展对复杂性室上速、房扑、特发性室速、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复杂快速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房颤导管消融中进行多项探索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包括心腔内超声导管指导消融、冷冻导管消融、食管温度检测、特殊双环标测、单级电位消融靶点监测、伊布利特指导缩小房颤消融范围等技术),在全国较早进行无射线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并开展心内、心外联合杂交手术治疗持续性房颤;在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际上发现报道高血压miRNA表达谱,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与高血压病相关;阐明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的变化,揭示肠道微生态失调是高血压新的环境致病因素;获批为北京市高血压病重点实验室。多年来,为全国培养了近千名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骨干。心脏中心的心内、心外科一体化特色,形成了促进心内、心外两学科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平台,有利于以患者为中心,采取最恰当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利益。
心脏中心目前已具备的学科发展平台有: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国家心血管临床药理实验研究基地,教育部心血管病重点学科,卫生部心血管疾病重点专科、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和起搏器植入培训基地),全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全国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北京市高血压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
未来,心脏中心继续坚持心内、心外科联合互补特点,保持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技术在北京的优势以及心外微创和心内介入手术联合“杂交”的新特色,积极开展高血压机制研究,在深化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以病人利益为根本,提高服务质量,以先进技术和适宜的治疗策略,更好地为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室特色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目前由如下亚专科构成:冠心病介入学组、心脏电生理学组、高血压病学组、心脏外科、冠心病重症监护(CCU)学组、心衰专业学组、双心医学及心脏超声医学科等。各专业学科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积极探索,发挥所长,取得稳步的学科发展,在国内外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提高了全面为病患服务的本领。体现着心脏中心的文化:“掌握先进的技术,提供满意的服务”。
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为核心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临床重点和特色。从1995年开始在国内开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急诊PCI)治疗。近年来,在以往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基础上,应用新技术,联合心外科,完善、延长、加宽了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绿色双通道。王乐丰教授带领的冠心病介入团队在国内将远端保护装置、药物洗脱支架、血栓抽吸导管等新型器械应用于STEMI的临床治疗。能够成功进行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包括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开展旋磨治疗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国内较早开展血管内超声检查;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检查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因学研究、支架术后检查、支架内血栓机制研究和临界病变检测;开展血小板弹力图检查和指导临床用药……冠心病介入组还积极开展结构心脏病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能够完成所有常见的先心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在国内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曾为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海外培训基地,为全国培养了数百名临床电生理医生,为室上速及房速、房扑及特发性室速导管射频消融在国内的推广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心脏电生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多年来导管消融房颤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导管消融复杂心律失常,在全市综合医院中比较靠前。心脏电生理团队还分别进行冷冻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和食道温度监测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应用研究,这些措施对预防食道心房瘘这一严重的房颤射频消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开展经静脉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在国内进行了无射线导管消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在国内开展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的基础上,近几年对室颤导管消融的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12年,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教授、副主任刘兴鹏、苏丕雄教授一道,携带心脏电生理团队成立了北京朝阳医院房颤中心,目前心脏中心脏电生理组心律失常介入年手术量达到500多例(其中导管消融350余例,ICD/CRT-D植入术29例)。
高血压病专业:心脏中心于2011年建立高血压专业门诊,之后成立高血压病房,已初步建成高血压病的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的系统化研究平台,加强了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能力,开展了包括血浆肾素、醛固酮、儿茶酚胺等测定,肾动脉狭窄的造影检查,肾上腺增强CT扫描等,以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等疾病的检出率。积极探讨高血压病新的治疗手段和策略,拟将开展肾血管周围神经消融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等新技术。2013年成功申报高血压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心脏外科:苏丕雄主任带领年轻的心外科团队,以冠状动脉外科为发展主线,围绕着冠状动脉外科不断丰富和完善各项手术技术。目前手术总例数达4000例,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00多例。近几年开展微创冠脉搭桥手术,包括不停跳冠脉搭桥、小切口冠脉搭桥、腔镜取桥血管技术。截止今年,不停跳冠脉搭桥超过3000例,95%以上患者采用不停跳及腔镜取血管技术。小切口多支冠脉搭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完成100余例。自2002年,配合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的延伸和加宽,常规开展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成为国内对社会承诺24小时开展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的绿色双通道(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急诊PCI)的单位。开展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际重大合作课题成员,目前已完成50余例,诊治水平国内比较领先。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共成功完成2例,第一例患者已结婚生子,目前生活良好(已存活12年)。心内外科杂交整合技术:已成功完成微创冠脉搭桥+支架植入联合手术(Hybrid术)50余例,射频消融+心脏瓣膜置换术20余例,国内开展胸腔镜辅助下CRT-D心外膜电极放置技术。近些年还开展其他技术:大血管瘤、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手术及介入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手术等。
目前,心脏中心共有员工204名,其中医生75位,包括正高主任医师22位,副主任医师21位,主治医师27位;其中博士36位,硕士31位。心脏中心共有床位135张,有普通病区3个,冠心病监护室(CCU)1个、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1个及导管室3个。年门诊量32万人次,收治病人8000人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2800余例和心律失常(房颤)导管消融手术600余台/年,多年来位于北京三甲医院前3位(居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之后),借助心脏中心心内、外科一体化优势,逐渐形成心外科微创手术加心内科介入手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新特色。心脏中心是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培养博士生5-8人,硕士生10-15人,博士后2-3人。近年来获得科研经费4500多万元,发表SCI论文近百篇,累计影响因子300余分,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连续4年保持在前20以内。现在已形成以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杨新春(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苏丕雄(心外科)、王乐丰(冠心病介入)、刘兴鹏(心律失常)、吕秀章(心脏超声)、钟久昌(高血压)、陈牧雷(心血管重症、心衰)、刘岩(心外科)、徐立(冠心病介入)等为核心的专家团队。
心脏中心于1995年在国内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多年来保持急诊PCI全国较领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领域,在国内开展多项新技术(包括药物洗脱支架、替罗非班冠脉内应用、远端保护装置、缺血后适应临床应用、合并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机械血栓抽吸、左主干闭塞开通策略等),处于全国较领先地位;急诊PCI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结果被2011年美国PCI指南所引用;急诊PCI在AMI再灌注治疗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借助心内、外一体,形成北京综合医院冠心病外科搭桥手术特色;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病人存活16年以上;心外科冠脉搭桥手术量400-500例/年,突出心外小切口搭桥技术,形成心内介入联合杂交手术和慢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特色。急重症患者治疗中常规开展各项循环、呼吸支持及血滤等技术常规应用于急重症救治,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血管危重患者病死率。心脏中心是全国较早开展射频消融治疗中心之一;在全国开展对复杂性室上速、房扑、特发性室速、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复杂快速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房颤导管消融中进行多项探索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包括心腔内超声导管指导消融、冷冻导管消融、食管温度检测、特殊双环标测、单级电位消融靶点监测、伊布利特指导缩小房颤消融范围等技术),在全国较早进行无射线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并开展心内、心外联合杂交手术治疗持续性房颤;在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际上发现报道高血压miRNA表达谱,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与高血压病相关;阐明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的变化,揭示肠道微生态失调是高血压新的环境致病因素;获批为北京市高血压病重点实验室。多年来,为全国培养了近千名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骨干。心脏中心的心内、心外科一体化特色,形成了促进心内、心外两学科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平台,有利于以患者为中心,采取最恰当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利益。
心脏中心目前已具备的学科发展平台有: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国家心血管临床药理实验研究基地,教育部心血管病重点学科,卫生部心血管疾病重点专科、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和起搏器植入培训基地),全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全国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北京市高血压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
未来,心脏中心继续坚持心内、心外科联合互补特点,保持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技术在北京的优势以及心外微创和心内介入手术联合“杂交”的新特色,积极开展高血压机制研究,在深化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以病人利益为根本,提高服务质量,以先进技术和适宜的治疗策略,更好地为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室特色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目前由如下亚专科构成:冠心病介入学组、心脏电生理学组、高血压病学组、心脏外科、冠心病重症监护(CCU)学组、心衰专业学组、双心医学及心脏超声医学科等。各专业学科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积极探索,发挥所长,取得稳步的学科发展,在国内外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提高了全面为病患服务的本领。体现着心脏中心的文化:“掌握先进的技术,提供满意的服务”。
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为核心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临床重点和特色。从1995年开始在国内开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急诊PCI)治疗。近年来,在以往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基础上,应用新技术,联合心外科,完善、延长、加宽了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绿色双通道。王乐丰教授带领的冠心病介入团队在国内将远端保护装置、药物洗脱支架、血栓抽吸导管等新型器械应用于STEMI的临床治疗。能够成功进行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包括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开展旋磨治疗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国内较早开展血管内超声检查;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检查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因学研究、支架术后检查、支架内血栓机制研究和临界病变检测;开展血小板弹力图检查和指导临床用药……冠心病介入组还积极开展结构心脏病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能够完成所有常见的先心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在国内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曾为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海外培训基地,为全国培养了数百名临床电生理医生,为室上速及房速、房扑及特发性室速导管射频消融在国内的推广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心脏电生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多年来导管消融房颤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导管消融复杂心律失常,在全市综合医院中比较靠前。心脏电生理团队还分别进行冷冻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和食道温度监测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应用研究,这些措施对预防食道心房瘘这一严重的房颤射频消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开展经静脉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在国内进行了无射线导管消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在国内开展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的基础上,近几年对室颤导管消融的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12年,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教授、副主任刘兴鹏、苏丕雄教授一道,携带心脏电生理团队成立了北京朝阳医院房颤中心,目前心脏中心脏电生理组心律失常介入年手术量达到500多例(其中导管消融350余例,ICD/CRT-D植入术29例)。
高血压病专业:心脏中心于2011年建立高血压专业门诊,之后成立高血压病房,已初步建成高血压病的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的系统化研究平台,加强了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能力,开展了包括血浆肾素、醛固酮、儿茶酚胺等测定,肾动脉狭窄的造影检查,肾上腺增强CT扫描等,以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等疾病的检出率。积极探讨高血压病新的治疗手段和策略,拟将开展肾血管周围神经消融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等新技术。2013年成功申报高血压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心脏外科:苏丕雄主任带领年轻的心外科团队,以冠状动脉外科为发展主线,围绕着冠状动脉外科不断丰富和完善各项手术技术。目前手术总例数达4000例,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00多例。近几年开展微创冠脉搭桥手术,包括不停跳冠脉搭桥、小切口冠脉搭桥、腔镜取桥血管技术。截止今年,不停跳冠脉搭桥超过3000例,95%以上患者采用不停跳及腔镜取血管技术。小切口多支冠脉搭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完成100余例。自2002年,配合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的延伸和加宽,常规开展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成为国内对社会承诺24小时开展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的绿色双通道(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急诊PCI)的单位。开展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际重大合作课题成员,目前已完成50余例,诊治水平国内比较领先。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共成功完成2例,第一例患者已结婚生子,目前生活良好(已存活12年)。心内外科杂交整合技术:已成功完成微创冠脉搭桥+支架植入联合手术(Hybrid术)50余例,射频消融+心脏瓣膜置换术20余例,国内开展胸腔镜辅助下CRT-D心外膜电极放置技术。近些年还开展其他技术:大血管瘤、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手术及介入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手术等。
科室医生 更多
医生推荐
擅长常见外科危重症的诊治。在心肺复苏、严重感染及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MODS、胃肠道功能监测与肠内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的镇静与镇痛、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及呼吸机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有着较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