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文章
慢性肝病的食疗误区
浏览次数:236248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3日来源:武汉市传染病医院
误区一:治疗慢性肝病主要依靠保肝药物。
肝脏是人体大的代谢器官,所有药物都要在肝脏内分解、转化、解毒,代谢,滥用“保肝药”必定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另外,各种药物成分错综复杂,药物之间的化学及相互作用很可能导致肝脏损害加重。许多药物本身长期使用也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产生诸如脂肪肝、药物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严重情况。因此肝病病人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用药的原则是:少而精,以为准。而合理的营养是帮助病情恢复的重要环节,病人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通过饮食调养促进肝脏代谢,改善肝脏营养,调整免疫功能,以及解除某些症状,对慢性肝病病人在某种意义上比保肝药物更重要。
误区二:没有不适感觉就是“没病”,就不必食疗调养。
各种肝病,多以各型肝炎为病理基础,在肝炎病毒的残留期,多数病人可没有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也可能没有明显异常,对此种情况病人容易掉以轻心,淡化对饮食调养重要性的认识。实际上即便没有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并不表明肝炎病毒已从体内清除干净,而低量的病毒复制仍可对肝脏产生潜在的损害,如果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终可导致肝、肝癌。而且,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还往往会导致肝炎的复发。因此,肝病病人在病情稳定时,尤要注重饮食调护,平衡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对病毒的清除和抵抗能力。
误区三:能吃就好,吃得越多越好。
肝脏发生病变时,影响消化的酶类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之过饱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同时加重肝脏负担。而且肝病病人休息较多,体力活动少,高糖、高热量的饮食可造成营养过剩,促使体内脂类物质增多而易发生高血脂与脂肪肝,从而加重肝病病变,使之迁延不愈。所以肝病病人饮食要合理平衡,吃饭以八成饱为好。
误区四:只要是补药食,就对身体有益。
食药同源,用之充饥则为食,施以治病则为药。具有食疗作用的食物与药物一样,均有自己的偏性,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寒、热、温、凉四气。在食用时也要据病情和体质,遵循一定的食疗原则灵活选用。在食疗时宜辨证施食,因人而异,不要轻信广告的宣传,一味迷信滋补品的作用。而应请教医生和,有针对性地选择服用,以免盲目跟从。
误区五:肝病要严格忌食“发物”。
忌口是指疾病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是食疗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病人忌口往往存在误区,有人认为肝病,尤其是肝癌要严格忌口,鸡、鸭、鱼等肉类都是“发物”,只能吃素,避免引起疾病复发或进展,结果忌口后病人日渐消瘦,体质一日不如一日,反而加速了疾病的进展。对于中医所提及的“发物”,包括鸡、鱼、虾等肉类,是否能确切地引起肝病复发,目前尚无定论,但这些食物均是人体蛋白质等生命物质的重要来源。故一般认为忌口应科学合理,实行辨证忌口、适时季节忌口等,做到动态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