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中心医院文章
痛风的症状及治疗,痛风患者的8个注意事项
浏览次数:240044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2日来源:黄石市中心医院
**症状**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轻度外伤,暴食高嘌呤食物或过度饮酒,手术,疲劳,情绪紧张,内科急症如感染,血管阻塞均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常在夜间急性发作的进行性加重的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疼痛进行性加重,呈剧痛。
体征类似于急性感染,有肿胀,局部发热,红及明显触痛等。局部皮肤紧张,发热,有光泽,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趾的跖趾关节累及常见足痛风,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全身表现包括发热,心悸,寒战,不适及白细胞增多。
开始几次发作通常只累及一个关节,一般只持续数日,但后来则可同时或相继侵犯多个关节,若未经治疗可持续数周。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消退,关节功能恢复。无症状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愈来愈短。
如果不进行预防,每年会发作数次,出现慢性关节症状,并发生性破坏性关节畸形。手足关节经常活动受限;在少数病例,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关节亦可受累。粘液囊壁与腱鞘内常见尿酸盐沉积。手,足可出现增大的痛风石并排出石灰样尿酸盐结晶碎块。发作会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不容易缓解。
依据欧美对痛风患者死亡原因的统计,因痛风而产生的并发症中,以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占多,其次是尿毒症、脑血管疾病、**肿瘤等。
**注意事项**
1合理控制饮食;要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忌酒,尤其不要喝啤酒和白酒,但近研究表明,适量饮葡萄酒对痛风影响不大。多喝碱性饮料。要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蔬菜,少吃饭。多吃菜,有利于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C,增加纤维素。少吃饭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鸡蛋和牛奶中的嘌呤含量极少,所以它们是痛风患者佳的蛋白质来源。
2摄入充足的水分,要多饮水以助尿酸排出。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因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小便尿酸浓度及小便的酸碱度有关,必要时可服用碱性药物,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3生活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4临床上常可见到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往往与病人长途步行、关节扭伤、穿鞋不适及过度活动等因素有关,这可能与局部组织损伤后,尿酸盐的脱落所致。因此,痛风病人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穿鞋要舒适,勿使关节损伤等。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寒冷潮湿、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5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速尿、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药、维生素B1和B2、胰岛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2克等,环抱霉素亦可引起痛风。
6接受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尿酸,并积极防治合并症。
7接受定期随访和定期复查血尿酸。痛风是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因体内嘌呤代谢异常,血中的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含量增高所致。痛风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所以要注意预防,好的办法就是定期检查血尿酸浓度每3个月一次,一旦发现血尿酸超过正常值,就要服用降尿酸药物,只要控制了高尿酸血症,痛风就不会发生。
8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防止体重超重。肥胖者要积极减肥,减少热量摄入,以降低体重,糖量占总热量的50%—60%以下,蛋白质每千克标准体重1克左右。
**治疗**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多数患者会服用秋水仙碱片来减轻炎性反应,起到止痛作用,该药物范围窄,不良反应多,常见有水样腹泻、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反应,出现以上不适,应减少药量。另外,痛风急性发作时还可服用吲哚美辛、布洛芬、尼美舒利、双氯芬酸等消炎镇痛药,这些药虽不能抑制尿酸合成和排泄,但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症状。
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在此基础上,据尿酸生成和代谢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机体生成过多型和肾脏排泄减少型。因此降尿酸药物分成两大类:一为促进尿酸由肾脏排泄的药物 ─ 例如苯溴马龙服用此类药物须白天使用,并喝充足水分,以避免结石。一为抑制尿酸在肝脏产生的药物 ─ 例如丙磺舒时,须注意有无药物过敏﹝身上起疹子或皮肤痒﹞。如有过敏应马上停药,并应回诊请医师做鉴定!
上述两种药物使用的时机不同,应由医师据病情及个人需要处方,才可使不必要的副作用降到低或零﹝这是医师的﹞。常见的状况是,朋友介绍什么药物就拿来吃,也不管自己适不适合,等到有副作用出现再去找医师,就只有自作自受了。治疗时患者自己首先要分清楚并且了解,哪些是止痛药或是降尿酸药物,两者使用的时机完全不同。止痛药是突然关节急性疼痛时使用,不痛时就要停用,而降尿酸药物一般没有止痛,但可以使尿酸降至正常范围及预防痛风发作,所以在缓解期要每日服用,急性期勿用,会引起尿酸波动,诱发再次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