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医院文章
脾胃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
浏览次数:16611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6日来源:开滦医院
随着人们生活的升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脾胃疾病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开滦总医院提醒,如出现以下几方面:一:疲乏无力,厌食恶心、呃逆、嗳气。二:面色萎黄,大便不成形。三:胃胀胃痛,反酸。四:紫癜瘀斑和各种不明原因的出血症。及时到中医科门诊就医。
脾胃对人体非常重要,古代医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开滦总医院中医科王文鸽主任针对脾胃病的病因做了简要的介绍:
1饮食因素是脾胃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中医将各种饮食致病因素归纳统称为“饮食不节”
1饥饱无度
摄入的营养不足,可使元气虚损,脾胃之气得不到元气的补充和帮助,导致脾胃功能虚衰脾胃虚弱。
进食过饱,摄入太多,超过身体之所需,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如水液不能正常地吸收传输,变成水湿和痰饮停留于体内,引起水湿困脾的泄泻和痰饮停胃的水饮证。
2食物偏嗜
食物偏嗜是指长期喜食或专食某类食物,以及嗜好某种味道,日久可酿成疾病。
3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是指食入不卫生甚至带菌有毒的食物。
2.情志因素
情志,又叫做“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七情导致的脾胃病证,首先引起脾胃气机的郁滞和紊乱。在七情当中,以忧、思、怒对脾胃的影响大。
3. 外邪因素
外邪,是指引发疾病的自然气候因素及相随的感染因素。影响脾胃的外邪,主要为寒邪、燥邪和湿邪。
4.劳逸因素
劳,指过度劳累,逸,是过度安逸。
劳力过度,多损伤中气,使脾胃元气虚衰,出现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胃纳不香、脘腹虚胀
逸,过度安逸,缺少活动,易使体力下降、肌肉松弛、气机呆滞、脾胃失调等。久之,可因热量积蓄,导致多湿多痰的肥胖型体质。
王文鸽主任告诉我们,中医讲“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未病先防。脾胃病可以自我发现、早治疗。
望诊:正常舌象: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干湿适中,不粘不腻,刮之不去。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舌红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湿热,或痰湿食滞。
舌边有齿痕印称齿印舌,常于胖大舌并见,多属于气虚或脾虚。
苔剥多处而不规则称花剥苔,主胃阴不足;
预防与调护
1.饮食调摄:注意合理的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香蕉、西瓜等水果,勿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无度。
2.嘱患者每早按时登厕,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
4.可采用食疗法,如黑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等份,研细,稍加白蜜冲服,对阴血不足之便秘,颇有**。
蜂蜜,每日30克,分2次冲服,1周后大便始见润畅。配合食疗治疗老年便秘效佳。多食水果如雪梨、香蕉、生萝卜等。白木耳每日煎服,掺入白糖适量,分2-3次服,比蜂蜜显著。如能连服数月,“燥秘”多能基本解除,同时食欲改善,食量增加。
5.外治法:灌肠法,如中药保留灌肠或清洁灌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