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中医院文章

中药热熨敷

浏览次数:16422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6日来源:唐山市中医院

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加热后装入布袋,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上移动,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风湿痹证引起的关节冷痛、酸胀、沉重、麻木;跌打损伤等引起的局部瘀血、肿痛;扭伤引起的腰背不适、行动不便;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冷泄泻、呕吐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月经期及是否妊娠。


  3.对热和疼痛的耐受程度。


  4.热熨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


  1.药熨前,排空二便。


  2.感觉局部温度过高或出现红肿、丘疹、瘙痒、水泡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护士。


  3.操作时间: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准备药物及器具、凡士林、棉签、纱布袋2个、大毛巾、纱布或纸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温度计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嘱患者排空二便。调节病室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适宜体位,暴露药熨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据医嘱,将药物加热至60~70℃,备用。


  4.先用棉签在药熨部位涂一层凡士林,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处用力来回推熨,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


  5.药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情况,及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


  6.操作完毕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嘱患者避风保暖,多饮温开水。


  六、注意事项


  1.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大血管处、皮肤破损及炎症、局部感觉障碍处忌用。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药袋温度,温度过低则需及时更换或加热。


  3.药熨温度适宜,一般保持50℃~60℃,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药熨温度不宜超过50℃。操作中注意保暖。


  4.药熨过程中应随时听取患者对温度的感受,观察皮肢颜色变化,一旦出现水泡或烫伤时应立即停止,并给予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