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中医院文章

中药灌肠

浏览次数:16411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6日来源:唐山市中医院

中药灌肠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肠或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的吸收达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泄浊排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中药结肠滴注参照此项操作。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慢性肾衰、慢性疾病所致的腹痛、腹泻、便秘、发热、带下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排便情况、有无大便失禁、是否妊娠。


  3.肛周皮肤情况。


  4.有无药物过敏史。


  5.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三、告知


  1.操作前排空二便。


  2.局部感觉:胀、满、轻微疼痛。


  3.如有便意或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


  4.灌肠后体位视病情而定。


  5.灌肠液保留1小时以上为宜,保留时间长,利于药物吸收。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弯盘、煎煮好的药液、一次性灌肠袋、水温计、纱布、一次性手套、垫枕、中单、石蜡油、棉签等,必要时备便盆、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嘱患者排空二便。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关闭门窗,用隔帘或屏风遮挡。


  4.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必要时据病情选择右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垫中单于臀下,置垫枕以抬高臀部10cm。


  5.测量药液温度39~41℃,液面距离肛门不超过3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液,暴露肛门,插肛管时,可嘱患者张口呼吸以使肛门松弛,便于肛管顺利插入。插入10~15cm缓慢滴入药液滴入的速度视病情而定,滴注时间15~20分钟。滴入过程中随时观察询问患者耐受情况,如有不适或便意,及时调节滴入速度,必要时终止滴入。中药灌肠药量不宜超过200ml。


  6.药液滴完,夹紧并拔除肛管,协助患者擦干肛周皮肤,用纱布轻揉肛门处,协助取舒适卧位,抬高臀部。


  六、注意事项


  1.肛门、直肠、结肠术后,大便失禁,孕妇急腹症和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用。


  2.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深度15~20cm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18~25cm;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取右侧卧位。


  3.当患者出现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4.灌肠液温度应在床旁使用水温计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