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文章
胆囊结石要做手术 切胆囊还是“保胆取石”
浏览次数:17590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6日来源:广东省人民医院
胆囊里有结石到了需要做手术的程度,该怎么治不少大医院都主张切除胆囊,但也有的医院宣称将胆囊内结石取出,留住胆囊,即“保胆取石”。孰优孰劣表示,看似留住胆囊伤害更小,但实际上,内镜保胆取石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目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不适宜广泛开展,不适合大多数胆囊结石病人。
胆囊切除术VS保胆取石:前者证实更
广东省肝胆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简志祥主任医师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我国胆石病发病率约为10%,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三类,其中胆囊结石常见。胆囊结石手术,目前有两大手术方式,一是胆囊切除术,另一个是保胆取石术。“保胆并非‘新’,药物溶石、排石、体外震波碎石等方法消除胆石,保留胆囊,国内外大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不佳而被逐渐淘汰。近10年,又兴起了‘保胆取石’,但缺乏循证医学的研究证实其性。”
他指出,100多年前就有了胆囊切除手术,因为产生胆囊结石的胆囊没有了,是一种治标治本的方法,现在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2011年《胆囊良性疾病治疗决策的共识提出:“胆囊切除术是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腹腔镜手术应作为。”简志祥表示,广东省人民医院目前开展的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相对于大多数医院3-4孔的腹腔镜手术方式,减少了创口、手术时间更短、费用更低、病人术后疼痛轻、几乎看不到疤痕。
而近年来一些提出“保胆取石”,他们强调胆囊作为一个身体器官有着其独自的功能。“但保胆取石大的问题是胆囊结石复发率高。”简志祥指出,因为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形成结石的机制没有改变,保胆取石的胆囊结石复发率有高达80%左右。一旦复发,病人面临着要再次手术,即使是内镜微创取石,反复手术也容易造成胆道损伤,还要面临多次麻醉。“有的病人保胆取石术后短期又复发了。”“由于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所以目前保胆取石术不适合广泛开展,除了少数胆囊功能很好的病人,在排除了遗传、代谢疾病后可尝试。”
胆囊切除术后应“忘记做过这个手术”
胆囊没了,病人会否感觉不适简志祥对记者表示,肝脏是人体产生胆汁的器官。“胆囊的功能就像银行一样,将肝细胞产生后汇集过来的胆汁像‘工资’一样存起来,当要大量‘消费’时,可以一次性取出。但实际上,即使没有‘银行’,肝细胞产生的胆汁也足够日常饮食的消化之用。”他表示,胆囊切除后,短期内因为胆汁不能一次性大量排放,部分患者的大便性状有所改变或间中腹痛,但一段时间后,胆功能代偿后,患者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做完胆囊切除术后好‘忘记做过这个手术’。”简志祥表示,胆囊切除术恢复正常后应正常饮食,该吃什么就吃什么。“术后饮食太讲究,不敢吃多、不敢吃油腻的食物,太过‘小心翼翼’反而不好。”他称,如果食物吃得太讲究、太少,缺少油分刺激胆汁流动,而使胆汁淤积,更容易继发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
不是所有胆结石都要做手术
一旦检查出胆结石,都应该做手术并非如此。
简志祥表示,以下3种情况的胆结石只需要定期复查: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既往没有胆囊炎发作、胆囊壁不厚;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内泥沙样小结石、没有引起胰腺炎或黄疸等并发症;没有症状,单纯体检发现肝内小结石或钙化灶的肝内胆管结石。
以下4种情况可以考虑做手术:虽没有症状,但心理压力大,影响日常生活,且手术风险不高;胆囊结石超过10年;边远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老年人,有胆囊结石病史,身体情况良好。
而建议做手术的人,则据胆结石的分类有所不同。有以下8种情况的胆囊结石的病人建议做手术:结石直径≥3厘米;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伴有胆囊息肉1厘米;胆囊壁增厚;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儿童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有心肺功能障碍。若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有以下2种情况建议做手术:有症状的肝内外胆管结石三联征;已有并发症的肝内外胆管结石,如肝脓肿、肝萎缩、恶变、反复发作胰腺炎。